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 > 技术

世界首例,双机器人协同喉部肿瘤切除术完成

发布时间:2025-08-26 来源:医械一线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澳大利亚悉尼圣文森特医院近日完成全球首例双机器人协同喉部肿瘤切除术,成功为一名27岁患者完整切除喉部肉瘤,同时保留其语言和吞咽功能。这一里程碑式手术标志着机器人技术在复杂头颈外科领域的重大突破,展现了多平台协同医疗的潜力。


01








手术突破:双机器人“分工协作”攻克技术难题


患者乔丹的喉部肉瘤位于声门上区,传统手术方案需全喉切除,这将导致永久性失声及吞咽功能丧失。而此次手术中,外科团队创新性地结合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Symani显微外科机器人,通过“切除-重建”两阶段精准操作实现功能保全:


  • 达芬奇机器人主导肿瘤切除

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本·迪克森教授利用达芬奇系统的3D高清视野与机械臂灵活性,在狭窄的喉部空间内精准分离肿瘤,最大限度减少对周围舌骨、下颌及喉返神经的损伤。


  • Symani机器人完成显微重建

整形与重建外科医生埃德·莫里森随后使用Symani系统进行显微血管吻合。该系统将医生手部动作缩小至1/10,成功将大腿游离皮瓣的微小血管(直径1-1.5毫米)与喉部血管重新连接,恢复局部血供。


肿瘤被完全切除,患者术后48小时即恢复吞咽功能,语言能力评估接近正常水平,无需辅助治疗。




02








技术协同:微创与显微的“黄金组合”


此次手术的成功依赖于两大机器人系统的互补特性:

  • 达芬奇机器人:擅长深部腔体微创操作,其机械臂可720度旋转,解决喉部解剖位置深、操作空间狭小的问题。

  • Symani机器人:全球首款专为显微外科设计的机器人,通过运动缩放技术消除人手颤抖,显著提升血管吻合成功率,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期精细操作的场景。


圣文森特医院作为澳大利亚首家引入Symani系统的医疗机构,已将其应用于乳房重建、肉瘤切除等领域。此次双机器人协同手术为其临床应用开辟了新范式。


万喜集团(手术执行方所属医疗集团)专家指出,此案例暗示未来手术机器人将向多平台协同方向发展:


  • 医生疲劳度降低:Symani系统通过动作缩放减少显微操作对医生体力的消耗,使长时间精准手术成为可能。

  • 适应症扩展:双机器人模式可推广至神经外科、脊柱手术等对功能保全要求极高的领域,潜在市场价值巨大。

  • 成本效益优化:尽管单台机器人设备成本高昂(达芬奇系统约200万美元,Symani150万美元),但通过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缩短康复周期,长期医疗支出可能下降。


患者乔丹在术后采访中表示:“手术前我甚至不敢想象能保住声音。现在我可以正常说话、吃饭,这简直是奇迹。”主刀医生迪克森教授强调:“这一成果不仅是技术胜利,更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承诺。未来,我们将探索更多机器人协同方案,让复杂手术不再意味着功能牺牲。”


悉尼圣文森特医院的此次突破,为全球头颈肿瘤治疗树立了新标杆。随着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外科手术正从“切除病变”向“功能重建”进化,而多平台协同模式或将成为这一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