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安全

填补国内空白 | 国产无创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完成首例手术

发布时间:2022-04-01 来源:MedicalRobotics研习社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中国,四川——2022年3月30日,由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创®机器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华西医院”)和上海市胸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胸科医院”)联合自主研发的机器人辅助支气管镜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微创®支气管镜手术机器人”)在华西医院李为民教授、刘丹教授及团队合作下,成功完成一例机器人辅助经支气管镜肺结节活检术。这是国产支气管镜手术机器人完成的首例肺活检人体临床试验(First-in-man,FIM),也是国产手术机器人在无创经自然腔道领域实现的首例手术突破。

微信图片_20220401093323.jpg
李为民教授及团队

本例患者为一名62岁女性,因“咳嗽2+月”到华西医院就诊,胸部CT发现左肺上叶尖后段软组织影,普通支气管镜下管腔未见异常。患者肺部病灶性质不明,经刘丹教授团队详细评估,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手术方案后,决定采用微创®支气管镜手术机器人辅助进行经支气管肺结节活检术。

术前李为民教授、刘丹教授团队将患者肺部CT影像导入微创®支气管镜手术机器人规划软件中,系统生成该患者肺部解剖结构的三维高精度模型。术中,李为民教授及刘丹教授通过特殊设计的操作手柄,根据软件指引导航精准控制支气管镜进入左肺上叶后段支气管,到达靶位置,并在内镜直视和虚拟影像双重定位下顺利完成活检,同步现场细胞学快速评价,确定活检成功。术后患者无明显不适感,对此次诊治过程感到满意。

微信图片_20220401093327.jpg

李为民教授团队术中操作微创®支气管镜手术机器人

微创®支气管镜手术机器人是一种无创经自然腔道机器人手术平台。系统具有超柔顺,超纤细蛇形机器人导管,可通过人体自然腔道,以无体表创伤的方式进入难以触及的狭窄病灶空间,对肺部微小结节等癌症早期病变的早诊早治具有重要意义。机器人的精准影像导航系统为手术操作提供实时体内手术运动引导,并规避重要血管与器官,辅助医生高效、精准、安全完成手术操作;超纤细蛇形机器人导管确保机器人可抵达肺部更深病灶区域,有望真正实现全肺覆盖;机器人实现手术术前规划、呼吸补偿、术中手术引导等智能手术辅助的全链条集成,实现一体化的肺部疾病智能诊疗解决方案。 

微信图片_20220401093331.png
李为民教授团队术中操作微创®支气管镜手术机器人
肺癌是我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及死亡率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是对人民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所有分期的肺癌患者中,5年生存率仅有18%,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据统计,预计到2025年中国每年死于肺癌的人数将达到100万人,年增长速度高达26.9%。面向肺部微小结节的肺癌早诊早治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核心关键措施,对于肺外周的微小结节病变,传统的支气管镜面临巨大的挑战,内镜难以到达病灶深处,获得病理诊断几率低,而传统经皮穿刺活检不适用于微小结节,同时存在假阴性风险。解决现有活检方式的局限,让医生实时掌控肺部分支走向,抵达肺部气道深处,实现全肺触达,对肺癌早期微小结节诊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全球范围内,仅两款国际产品获证海外上市,国内尚无产品上市,支气管镜手术机器人是国产手术机器人发展的重要空白领域 
早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初期,微创®机器人迅速启动支气管镜手术机器人研发项目,联合华西医院李为民教授团队和上海胸科医院孙加源教授团队,布局肺部介入手术机器人。同年4月,全球首个用于新冠肺炎诊疗的支气管手术机器人完成首次人体试验。联合开发团队凭借在手术机器人领域的研发创新优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积累,聚焦肺部疾病的临床痛点和需求,经过两年的不断探索和技术攻关,终于完成了经支气管镜手术机器人的核心技术突破,并进入临床试验的阶段,以此填补国内技术和产业的空白。微创®机器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上海市胸科医院三家合作单位,通过紧密的医工融合机制,共同创造了精准肺部疾病诊疗领域及无创经自然腔道领域的重要里程碑突破。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