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强监管时代:医疗网络安全合规进入深水区
(一)2025 年政策密集落地,合规框架全面升级
2025 年以来,国家层面针对医疗行业网络安全的政策密集出台,构建起全维度合规体系。国家卫健委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医疗卫生机构网络安全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医疗机构需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涵盖定期安全风险评估、应急演练及密码应用合规改造。国家网信办《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要求,处理超千万人信息的医疗机构需每两年开展合规审计,并设专职数据安全负责人。
地方层面,多地结合实际出台实施细则,如山东省将医疗数据安全纳入省级医疗质量控制核心职责,推动安全防护从“被动合规” 向 “主动防御” 转型。
政策核心聚焦三大领域:
1.数据安全防护:要求医疗数据传输加密、访问权限最小化,电子病历需采用可靠电子签名和时间戳。
2.安全能力建设:二级以上医院需建立安全态势感知机制,实现安全事件实时监测与快速响应,对接上级监管平台。
3.新技术安全管控:AI 辅助诊疗、远程医疗等场景需满足端到端加密和多因素认证,防范衍生风险。
全国多地开展医疗网络安全专项检查,曝光了系统漏洞未修复、权限管理不严、应急预案流于形式等问题。某省卫健委通报显示,近三成医疗机构存在弱口令等基础隐患,部分单位因未开展风险评估被限期整改,凸显合规执行的紧迫性。
二、医疗行业网络安全核心痛点与挑战
医疗行业数据泄露平均成本连续多年居各行业前列,《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明确了严格处罚标准,违规成本显著提升。医疗机构需在保障数据安全与控制合规成本间寻求平衡。
医疗信息系统面临的攻击手段日趋复杂,从病毒攻击向 APT 攻击、勒索软件等多元化演变。部分医疗机构依赖传统防护手段,难以应对新型威胁,系统漏洞被利用风险持续存在。
不少医疗机构“重建设、轻安全”,信息系统上线前缺乏安全评估,安全隐患从源头产生。同时,专业安全人才短缺,日常运维与应急处置难以有效开展,制约防护效能。
政策依据:《医疗卫生机构网络安全管理办法》要求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
服务内容:
1.漏洞扫描:通过自动化工具检测核心系统及医疗设备,发现弱口令、系统漏洞等隐患,形成修复建议。
2.渗透测试:模拟黑客攻击路径,验证防御体系有效性,发现越权访问等风险点,为安全加固提供指引。
政策依据:等保 2.0、数据安全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服务价值:
1.资产梳理与风险分级:明确网络资产、数据资源的防护重点和优先级。
2.合规差距分析:对照法规标准,评估安全管理、技术措施等合规情况,提出整改方案。
3.防护体系规划:制定覆盖技术、管理、人员的全方位防护规划。
政策依据:网络安全纳入医疗重点监管,检查结果与机构评级挂钩。
服务亮点:
1.迎检准备:协助梳理合规文档,确保资料齐全规范。
2.模拟检查:按监管标准开展模拟检查,提前发现并整改问题。
3.问题整改: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快速完成整改。
政策依据:《医疗卫生机构网络安全管理办法》要求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应急演练。
服务模式:
1.桌面推演:模拟数据泄露等场景,检验应急预案科学性,优化响应流程。
2.实战演练:在非业务时段开展攻击测试,验证防御系统联动能力与人员处置技能。
1.线上服务:依托远程平台提供 7×24 小时监测、日志分析等,适合日常监测与常规评估,成本较低。
2.驻场服务:针对重大保障、复杂修复等场景,安排人员现场服务,确保快速响应。
两种模式可灵活组合,实现安全防护全覆盖。
四、密码测评:政策合规硬指标,我们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
我们的专业团队熟悉医疗行业特点与政策法规,提供全方位网络安全服务:
1.深度解读政策:跟踪动态,帮助医疗机构把握合规要求。
2.定制解决方案:根据机构规模与类型,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
3.全周期保障:从评估、设计到运维,确保网络安全持续合规。
在安全形势严峻、监管加强的背景下,医疗机构需借助专业服务构建防护体系,保障患者数据安全与医疗服务稳定运行。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