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照进现实,全自动手术机器人的时代要来了。
捷迈邦美12亿收购
布局全自动骨科机器人
近日,捷迈邦美宣布,已与骨科机器人公司Monogram Technologies达成最终协议,将以约1.7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亿元)收购Monogram,后者正在研发全自动骨科手术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是骨科市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史赛克正是借力机器人赛道在骨科稳住地位,实现了令业界钦羡的增长。
收购Monogram,也能看出Zimmer Biomet在机器人领域的更多野心。
现阶段,临床应用的手术机器人仍定位在“医生辅助”的角色上,不能脱离医生操作独自开展手术。
Monogram开发了一种基于CT的半自主人工智能导航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机器人技术,今年3月获FDA 510(k)许可,预计将在2027年初与Zimmer Biomet植入物一起商业化。
值得关注的是,Monogram还正在开发全自动版本,借由此项收购,Zimmer Biomet有望成为骨科领域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提供全自动手术机器人的公司。
Zimmer Biomet方面认为,Monogram的技术是一个“重大飞跃”,是“手术机器人和导航领域最大胆、最广泛的创新”。凭借Monogram专有技术,Zimmer Biomet有可能重新定义护理标准和骨科手术的未来。
Zimmer Biomet预计,此次收购将对2025年、2026年和2027年的调整后每股收益产生中性影响,并在2028年及以后实现增长。此外,该交易预计到第5年将产生高个位数的投资资本回报率(ROIC),此后的贡献将不断增加。
近二十年间,以「达芬奇」为代表的手术机器人取得了惊人发展,也开辟了一个最具创新力量的医疗器械赛道。
但外科医生始终是临床第一位,机器人只是辅助。
就在上周, Science Robotics 发表了一份重磅研究,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的SRT-H机器人系统,首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手术。在脱离外科医生干预的情况下,SRT-H完成了8例离体猪胆囊切除,成功率 100%。
虽然其完成手术所用时间仍略长于人类医生,但这也被视为手术机器人自主程度向“高度自主”过渡的一大标志,全自动机器人的时代又近了一步。
赛柏蓝器械了解到,此前,手术机器人还在协作式或者辅助式阶段,一些手术机器人企业正在推进全自动的研发探索,部分已经可以自动完成简单手术,但复杂手术还有距离,概念似乎大于实操,考虑到伦理审查、注册审批等环节,距离正式临床应用则更为遥远。
目前业界普遍采用Haidegger提出的6级自主性框架进行机器人手术自主程度分级。截至2025年,FDA已批准的近50款手术机器人系统中,86%仍停留在1级,仅有6%达到3级,尚未有4、5级系统获批。
骨科机器人从业者孙鹰表示,全自动手术机器人或者说AI智能领域,一定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但目前技术难点还较多,开发全自动手术机器人需要收集海量临床数据,对于图像识别、机械控制算法等各方面的成熟度要求很高。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大,难度也高。”
“如果真能进入到临床,对于市场将有颠覆性的影响。不管是从医生参与度还是从技术层面来说,这都是一种变革。”
但毫无疑问,从理想到现实,这条路还要走很久。
市场持续升温
手术机器人之战,正打得火热
在国内市场,今年手术机器人订单量大增。
数据显示,2025年1-5月,我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实现机器人中标150台,同比增长82.9%。
相比海外市场的火热,国内手术机器人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尤其在骨科领域,手术机器人设备单价较高,即使对于临床有部分实用价值,但从经济角度出发,院长们可能会表现得较为审慎。对于新获批、后入局的国产企业而言,市场认可则需要一个过程。
对于当下招标情况变好的趋势,资深医疗器械人士江一洋指出,可能与配置证放宽有部分关系,以往手术机器人为甲类设备,新规出台后放在了乙类。
“另外,订单中有不少其实是早前就在谈的,一直没能推进,现在有了一些新进展和落地。”上述人士观察到,手术机器人的订单从意向到落地,比以前拉长了。“对于医院来说,手术机器人不太能带来收益,财务状况不佳的情况下,时间就要拖得久一些。”
或许是看中了手术机器人市场的逐渐火热,或许是早有布局,今年6月,国内器械“一哥”迈瑞医疗突然公开表示,在手术机器人领域,已完成了底层能力布局。虽为后来者,凭借垂直整合的产业链优势与体系化能力,具备快速追赶的坚实基础。
当下,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激战正酣。
在市场体量最大的腔镜手术机器人领域,国产的威高、微创、术锐、精锋、康多等前几年扎堆获批后,打破达芬奇一家独大的局面。仅以中标数量计,今年1-5月国产品牌分到了一半左右的订单,其余由达芬奇占据。
今年1季度,县级市场的订单较去年有所增多,这也与县域医疗建设的快速发展有关。目前,县域尤其是县域三级医院的高端设备需求,对比从前有显著提升。县域市场已成为中高端设备不能忽视的重要增量。
骨科领域,天智航的销量及销售额仍领先,它的竞争对手们也在虎视眈眈。2024年,骨科手术机器人多达20家品牌的22款骨科手术机器人国内获证。
海外市场方面,7月2日,直觉外科宣布达芬奇5代获CE批准。全新一代的达芬奇自去年3月推出后,全年快速在全球装机三百余台,完成3.2万例手术。在手术机器人后来者的强势围攻之下,这一技术的全面迭代总算是为达芬奇巩固其行业地位加了一把火。
强生的研发团队也正在手术机器人领域“埋头苦干”。据透露,该公司计划在2026财年向FDA提交其Ottava手术机器人的510(k)许可。
Zimmer Biomet继续推进ROSA平台,正在投资一个新的研发管线,预计从2025到2027年将有多个新产品和软件应用,包括已提交给FDA并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获得510(k)批准的ROSA Knee与OptimiZe,以及ROSA Posterior Hip和ROSA Shoulder的全面商业发布。
这场手术机器人领域的精彩对垒还将持续下去。
(受访人孙鹰、江一洋为化名)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