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陪护”病房试点范围,正在逐步扩大。
6月26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多部门印发《医疗机构开展免陪照护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全省三级医疗机构率先试点,由护士和专业医疗护理员为住院患者提供生活照护服务,患者或家属可自愿选择。
图源:河南省卫生健康委
这一举措旨在解决家属陪护难题,探索符合省情的免陪照护服务模式。
根据《方案》,河南省三级医疗机构将作为首批试点,优先在老年医学科、神经科、心血管科等一级护理患者占比较高的科室开展免陪照护服务。试点病区将预留病房供拒绝服务的患者使用,确保服务自愿性。其他类型医疗机构将逐步有序推开。
免陪照护服务指患者住院期间,在知情同意基础上,由护士或经培训的医疗护理员提供助餐、助洁、助浴等生活照护,不涉及医疗技术操作。《方案》要求试点病区护士与床位比不低于0.6∶1,护理员需经专业培训并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开展工作。
收费方面,《方案》提到,医疗机构在特级护理、一级护理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免陪照护服务的,可加收免陪照护服务项目费用,收费标准按《河南省医疗保障局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规范整合护理等3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豫医保办〔2025〕34号)执行,免陪照护服务由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自愿选择,费用由医疗机构收取。
图源: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按照上述通知的要求,免陪照护服务每天的收费标准是150元,三甲医院或非三甲医院按照同样的标准执行,且医保支付类别为丙类,即完全自费。如果患者需要一对一的服务,加收60%的费用,即240元/天。
《方案》明确,支持保险公司积极探索将免陪照护服务费用纳入商业保险,通过开发新的保险产品或将现有险种进行升级优化,覆盖免陪照护服务的相关费用。
免陪照护服务工作的主要任务
主要从人力配置、规范服务行为、人员培训和管理、收费政策、支持保障五个方面,确保免陪照护服务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合理配备人员数量 加大免陪照护服务病区护士配备力度,在病区护士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可配备数量适宜、培训合格的医疗护理员(包括医疗机构直接聘用或与第三方劳务机构签订协议由其派遣),根据患者需求协助提供生活照护服务。 二是规范免陪照护服务行为 医疗护理员不属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协助为生活部分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以及行动受限住院患者提供助餐、助洁、助浴等生活照护服务,不得替代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护理专业技术性工作,不得替代医务人员工作。 三是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管理 医疗机构要指定专职部门和人员负责医疗护理员管理,建立医疗护理员培训和管理制度,统一医疗护理员调配、着装、标识,定期开展工作评估,以工作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主要指标,提高服务水平。 四是明确收费政策 开展免陪照护服务的医疗机构按医保收费政策规定,在特级护理、一级护理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免陪照护服务的,加收免陪照护服务项目费用。鼓励支持保险公司积极探索将免陪照护服务费用纳入商业保险。 五是加大支持保障力度 医疗机构建立部门联动合作机制,积极为开展住院患者免陪照护服务创造有利条件,加大信息化技术支持力度,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效,为患者营造安静、有序的住院环境。 推广“无陪护”病房 须在“人、财、管”上精准发力 健康报近日刊文评论:2023年11月,福建省卫生健康委等4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医院“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从2024年1月起,“无陪护”病房试点范围逐步扩大至全省所有三级医院,并延伸至二级公立医院;试行整体护理按床日收费,整体护理收费远低于传统护工收费标准。其他省市如山东省、天津市等也在部署推进“无陪护”病房服务。这项工作的成效可以预期,但要想让“无陪护”病房服务更快来到患者病床旁,惠及更多患者家庭,须在“人、财、管”上精准发力。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形成一支由护士和医疗护理员组成的护理从业人员队伍,是实行“无陪护”病房服务的人力基础。 从2019年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相继印发《关于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通知》,引导发展医疗护理员队伍,以更好为住院患者提供生活照护、辅助活动等服务。相较于粗放发展的护工,医疗护理员须经专业培训、拿证上岗,工作将更符合规范、要求。 如何分担护理费用是“无陪护”病房服务顺利推行的关键。 “无陪护”病房服务的价格政策设计,可按照财政、医保、患者各负担一点的原则,根据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分档设置收费标准;按照“无陪护”服务的服务方式和服务规范,探索建立价格形成机制,保障患者受益并充分调动医疗机构的积极性。 抓好管理才能实现“无陪护”病房服务行稳致远。 一方面,为保障“无陪护”制度健康发展,有必要给予医院和医务人员更多支持。政府可以加大投入和补贴力度,减轻医院运行压力。另一方面,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需求不尽相同,为保证个性化护理服务顺利开展,需科学详细制订与之相关的实施方案。同时,指导护理员规范开展陪护服务,护士的工作量势必增加,由此带来完善保障机制、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等新课题也需要研究、解决。 “无陪护”病房服务是护理服务优化的有益探索,期待各地及时总结经验,积极破解政策推进中遇到的问题,以更优质的服务、更亲民的价格,破解患者住院陪护难。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