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观点

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现状浅析

发布时间:2023-12-14 来源:Bsoft Thinking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我国医疗信息化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技术的普及和成熟,逐步由单机版的门诊、住院收费系统,转向具备分析处理能力、管理范畴更宽的网络版系统;在引入CIS系统之后,单体医院的信息化实现了向临床转移,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基本夯实。十三五期间,在推动分级诊疗建设的背景之下,医疗信息化的重心偏向核心医疗数据的共享,由家庭健康到智慧医院、区域医疗数据互通的格局已定。


在医疗资源整合过程中,由于信息融合而产生“信息红利”可以提升居民看病就诊的效率,转变为健康红利。但“碎片化”的资源进一步整合,营造整体性的县域医共体治理大环境,是当前县域医共体亟待解决的建设难点。


Part.2/ 现状分析

据《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29卷 第12期 刊登的医联体内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调研结果显示,2462所医疗机构中,医联体类型为县域医共体最多,占66.17%,城市医疗集团最少(654所,26.56%)。从业务管理模式来看,分级诊疗业务各自独立管理占比较高,但与院内各系统整合占比最低。远程医疗有电子化记录占比最高,互联网医疗有电子化记录占比最低,从系统整合情况来看,区域协同与院内各系统整合占比最高。

微信图片_20231214161220.png


在信息化支撑方面,过半的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没有进行网络连接,34.44%的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进行互联,通过点对点专线进行互联的占7.19%,部署裸光纤进行互联的占比最低(3.98%)。14.74%的医疗机构无医联体内数据共享,点对点数据共享、依托牵头单位信息平台进行数据共享,依托区域信息平台进行数据共享的比例接近,约为五分之一,为医联体单独建设平台进行数据共享的只占近十分之一。过半的医疗机构未启动数据安全工作,仅13.77%的医疗机构在数据使用时有统一的申请审批流程。

微信图片_20231214161230.png


调研结论

由此可见,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化建设体系,导致医联体内信息共享困难。大部分医疗机构独立进行网络安全建设,数据安全管理基础不牢固,造成管理难、效率低、平台安全架构松散等问题。

PART

03

2020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下发,《关于加强全民健康信息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卫办规划发 [2020] 14号)

初步建立了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以及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并初步形成了全民健康信息化标准体系。

由于地方信息库建设情况不一,基层信息子系统对接困难,信息库不能实时更新且信息无法共享。基层卫生机构信息系统联通性比较好的江苏省,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度也达到82.83%,而安徽省的基层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度不足10%

Part.4/ 问题与对策

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仍面临着政府主导与监督力度不足、信息壁垒难以打破、信息安全体系不健全,法律保障不完善的问题。


政府应以信息化建设的主导者的身份,在不同类型医联体内建设适合其业务发展的信息沟通、数据传输、网络安全等机制,提供资金和人才的保障。制定并遵循统一的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标准,打破信息互通共享壁垒。搭建基础平台开放端口,促进数据采集交换,在注重诊疗信息的集成与共享的同时,增强对健康管理以及药品管理部门的信息利用,融合信息安全防控体系,打破“碎片化”局面,实现“整体化”医疗数据红利的释放。

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业务协同

微信图片_20231214161223.png


通过医疗业务协同,强化横纵数据互通架构,基于标准化的数据接口促进各医疗健康单位的数据透明化应用,解决院内数据碎片化、提高区域数据集中共享与业务协同,支撑医疗健康卫生的业务协同与上级机构的数据实时监控,逐步清除数据孤岛障碍,形成区域紧密型互联互通能力,辅助整体信息化应用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蒋文秀, 张冬梅, 张芮, 李振坤, & 黄奕祥. (2023). 整体性治理下我国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中国医院管理, 43(1), 57-60.

[2]舒婷.我国医联体内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调研[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3,(12):1-5.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