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观点

国家卫健委首提“将信息化全面融入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08 来源:连线CIO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做主题发言,提出“将信息化全面融入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据健康界考证,这是卫生行政部门首次公开使用这一表述。该表述肯定了信息化建设之于医院发展的巨大价值,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健康界连线CIO对其发言进行了整理,有删节(未经本人确认)。


2021年2月10日,中央深改委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1年5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信息化全面融入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建设目标之一。


在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方面,提出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建设;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推动手术机器人等智能医疗设备和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建立药品追溯制度,探索公立医院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信息化赋能,就是将信息化像种子一样,播撒在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深度融入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全链条、全环节,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赋能新体系建设、新趋势发展、新效能提升、新动力生成、新文化落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健康需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下面我将结合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体系、新趋势、新效能、新动力、新文化这5个重点建设任务和目标来交流,就信息化如何赋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一些建议。


一、信息化赋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


首先要理解,这个新体系“新”在哪里。“新”在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以构建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建立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为主要任务,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重要举措。


信息化如何赋能新体系构建呢?重点是利用信息化促进医疗体系的互联互通、能力拓展、服务延伸、机构协同。像打通主动脉与毛细血管一样,将优质医疗技术、专业人员,精准服务输送到人民群众的身边,赋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


1. 提升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水平。充分利用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促进医疗健康数据共享,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促进健康数据集约建设和存储,统一标准规范,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健康数据共享机制,提升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水平。


2. 促进优质医疗服务资源的延伸。通过远程医疗、教育、教学、培训,专科化的辅助诊疗决策,促进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与同质化。利用成熟的视频技术、在线教育培训技术,开展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质量安全指导、远程医疗、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等方面的工作,提升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3. 延伸患者看病就医的服务链条。推动互联网与远程医疗的规范应用,进一步深化患者参与的信息化应用模式;合理引导基于实体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创新服务模式,促进病人诊疗全链条、连续性诊疗服务,推动现有就医模式的优化和变革;促进各级各类、分门别类的医疗机构,回归合理的功能定位,利用信息化协同满足患者的便捷、延续性诊疗需求。


4. 赋能生活化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创新。利用便携式、可穿戴、居家式健康医疗设施,以及不断完善的城市、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赋能和创新生活化的健康服务模式的形成,推动形成个体化、自主性的居家式、生活化健康、医疗新模式。满足未来家庭化、老龄化、个体化的医疗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新需求。


5. 促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创新。通过完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基础,深化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及时获取各方面信息,研判风险点,提升疾病预防控制的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支撑和赋能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机制创新。


6. 赋能平急结合的医疗救援服务模式发展。利用卫星通信和新一代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整合医疗救援资源,完善医疗应急救援信息系统,推进“平急结合”的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模式。


二、信息化赋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针对学科发展不平衡、技术发展不充分、服务模式突破慢等问题,各级各类医院要从自身工作定位,结合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变化,信息技术发展等方面,推动学科发展、医学技术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全面提升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信息化赋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重点在于利用信息化在医疗供给侧实现质量变革和能力提升,将信息技术深入融入医疗技术创新,为医疗技术革新、学科体系再造,专业能力发展注入创新活力,赋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 赋能数字化诊疗技术革新与创造。医学、理学、工学、信息学交叉融合创新,创造和引领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医疗器械装备制造,小型化、便捷化、移动化、智能化医疗健康设备创新。让预防更贴心,诊断更精准,治疗痛苦更少、创伤更小,康复更舒心。


包括革新创造更精准的诊断设备,革新无创便携的诊断方法,创造智能化的辅助诊断产品,创造先进的诊疗设备,创造先进的植入类材料,探索人机、脑机融合的新技术。


2. 赋能学科体系重构和再造。通过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各领域、各环节数字化技术革新、信息化水平提升、系统集成和人工智能发展,促进内科的外科化,外科的微创化,微创的精准化。学科体系再造,通过信息覆盖和数据联通,促进诊疗过程中医护药技研管等各个角色和岗位的深度协同,促进身心并举,新老同治,中西医结合,研药医结合等多学科诊疗、团队诊疗、日间诊疗、无痛诊疗、整体护理等以系统疾病、以病人为中心的学科服务模式的重构。


3. 提升人工智能辅助决策水平。在数字化、信息化基础上,通过数据工程相关技术,提升诊疗服务人工智能水平,赋能卫生专业人才技术能力的“数字孪生”,促进高水平医疗的数字化普及,持续提升医疗质量。通过人工智能与装备制造结合、与生物信息结合,提升人与机器人的协作,电脑与人脑的结合,拓展医疗卫生人员的医疗技术能力。


4.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临床研究与转化。不断规范医疗数据的标准化采集,合法有效开发利用长期积累的医疗数据,利用真实世界数据,构建模拟“孪生数字人”,规划精准治疗方案,评价医疗技术疗效,探索医疗创新方向,促进以人为核心的临床研究与转化应用。


5. 提升智能化医疗和健康生活环境。传统医疗建筑场所与物联网传感技术、区块链技术等深度融合,引领智能化建筑应用,创新引领绿色环保、低碳节能,人性化、规模化,智能化的医疗场所。利用信息化与居家智能化环境融合,促进形成未来“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医疗健康服务的“数字化生态环境”。 


三、信息化赋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


公立医院新效能的“新”,突出强调以经济管理为重点,改变重临床服务、轻运营管理的状况,通过对医院的人、财、物、技术等核心资源进行科学配置、精细化管理和有效利用,提升医疗、教学、科研等核心业务的供给质量和效果。


当前,公立医院的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医教研防等业务活动、资金资产管理和成本控制等经济活动、人财物技术等资源配置活动愈加复杂,经济运行的压力逐渐加大,亟需加快补齐内部运营管理短板。


信息化如何赋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重点是利用信息化,提升医院内部资源配置和控制的科学水平。像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人体功能一样,将信息化像神经突触和内分泌介质一样,覆盖医疗资源全过程,医疗业务全流程,提高医疗资源的精准配置,精准调控,赋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促进信息化覆盖资产管理全过程,完善医院各类资产、资源的全过程信息管理系统。不断完善药品、耗材、大型设备、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等医院核心资源、资产的全过程管理信息化,补强建好医院经济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基础,精准感知医院医疗服务全要素、全资源的应用状况。


2.提升医院经济及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通过信息化集成、数据联通赋能医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的时效性、精准度、灵敏度。通过医疗与管理系统的信息化集成,促进医院运营管理、经济财务管理的规则,像神经突触和介质一样,有机地融入到临床业务、医院资源资产管理全过程,提升管理的实效性,自动化与智能化。


3.支持内部经济激励体系的动态和精细管理。建立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的薪酬管理体系。突出面向临床业务发展、学科发展,医学技术发展和人才发展目标,建设支撑医院经济与社会效益平衡、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薪酬管理信息系统。


4.丰富医院考核与评价的数字化水平。完善和丰富基于大数据的医院绩效考核的作用和价值。强化集约建设,数出一门,一数多用,协同医保、医疗、医药数据的集成共享使用,形成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监测模式。


四、信息化赋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新动力的“新”体现在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通过政府投入、医疗价格、医保支付、薪酬分配等综合改革,建立完善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运行新机制。


信息化如何赋能新动力形成并可持续?


信息化赋能新动力,重点是在赋能新体系、新趋势、新效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价值,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建立科学的评价与导向,建立协同发展和治理的机制。


为公立医院的新机制形成提供“数据燃料”。为“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提供科学评价的数据土壤和水分,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提供信息化、数据化传动机制。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1.完善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突出业务导向和应用导向,为医保业务办理标准化、监督管理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决策分析精准化提供信息化支持。


2.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信息化平台。建立研发、审批、生产、流通、应用、评价、监管全链条的药品、器械、卫生材料等医药保障体系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从智能制造、精准管理、便捷流通、质量追溯,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网络。


3.促进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与融合。建设政府服务与行业监管互联互通,集成共享的信息化服务和监管平台,一站式服务,动态化监管,提高综合监管体系的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与智能化。


4.推动数据标准的治理与应用。强化各类信息化标准的落地应用,形成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理念,建立信息化标准的动态管理和应用评价机制,夯实数据标准,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评价的数据运用奠定基础。


5. 挖掘数据的管理价值与效能。提高数据分析利用、辅助决策、运行监管的价值。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已经建设的医疗数据中心的效能。从医疗服务质量、行业监管、改革创新等多维度挖掘和利用既有系统以及管理数据的价值。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数据的集成,增强医疗数据与人口、公安、应急、市场监管等多个行业数据的深度融合。


五、信息化赋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


信息化赋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重点是利用互联网时代的融媒体技术,像空气和阳光一样,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促进文化与业务的融合。


在弘扬职业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强化中国式现代化政治文化、“患者需求导向”的服务文化,“改革创新”的管理文化,“担当有为”个体责任文化,为信息化赋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内在的精神动力。


将新文化、新价值通过信息化系统,转化为行为规范,传导到医疗与管理业务流程,促进医疗服务价值的实现。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1.融媒体、互联网技术,赋能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通过现代化的互联网传播技术,信息化的集成技术,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将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文化融入到医疗服务、管理业务,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同发展。


2.信息化实践,培养交叉融合、改革创新的文化。通过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广泛参与信息化实践,提升与信息化交叉融合的医学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围绕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健康需求,勇于突破卡脖子技术,开辟医学技术新领域,构建学科建设新体系,开创医疗服务新模式。


3.信息化生活方式,强化需求导向的医疗服务文化。信息化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数字化时代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用户需求,信息化体验与实践,增强医院强化“以病人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信息化时代的文化,助力医院以需求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


4.数字化生活模式,增强担当有为的个体责任文化。从患者方面来说,促进人民群众强化“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促进人民群众形成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从医务人员方面来说,互联网诊疗等新型诊疗模式的应用,增强了医务人员主动为患者提供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的责任意识,促进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结语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信息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信息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不断完善,个人数据管理使用的法制不断健全,信息化将深刻地重塑医疗技术、服务模式、就医行为和医院形态,赋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信息化将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健康生活需要。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