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观点

健康报 | 协和医院:让科技红利转化为全民健康福祉

发布时间:2025-08-19 来源:健康报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2025年8月18日

《健康报》院长论坛刊载了

我院夏家红院长的署名文章

《让科技红利转化为全民健康福祉》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也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完善人工智能监管体制机制,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研究制定了《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明确了人工智能与医疗服务管理、基层公卫服务、健康产业发展、医学教学科研4大领域深度融合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


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委属委管公立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系统谋划,先试先行,加速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医疗行业,让科技发展的红利转化为全民健康的福祉。

重塑医疗服务流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支持下,诊疗服务要素配置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与算法驱动,即依托超强关联能力和计算能力,可以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的诊疗服务。


智能问诊模式更新。我院与业务技术领先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合作研发“智能问诊”工具,运用人工智能对患者年龄、病史、症状交叉解析,精准推荐就诊科室和专家,“智能导诊”提高挂号匹配度;“智能加号”让曾经一号难求的专家为有需求的重症患者开通“加号”绿色通道;“智慧预问诊”录入病史,与门诊电子病历衔接,提高诊疗效率。目前,已有13.9万人次患者使用过“智能问诊”工具,智慧生成病历8.6万余份。未来,随着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可融入可穿戴设备、医院门诊系统等,为患者提供复查复诊、用药调整、护理上门等诊后健康管理服务,使出院不再成为医疗服务的“终点”。


临床决策支持升级。影像智能辅助诊断、病历辅助智能生成、临床专病智能辅助决策等应用功能的不断完善,不仅提高了医生工作效率,而且有效改进了医疗服务质量,将“千人一方”变成“一人一方”。如我院基于开源大语言模型打造的“医生助理”——人工智能语音生成式电子病历,目前已在5个科室25个诊室试点运行。以心内科为例,目前“医生助理”辅助生成门诊病历日均785份,每份病历生成时间减少110秒,有效采纳率82.3%,病历完整性提高至95%。



革新医学教育模式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与青年创新人才亲切交流时说:“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医学生是未来卓越医师的储备,也是推动医工融合创新发展的主干力量。当前,人工智能正在全方位、全链条、全角度改变医学教育模式,推动“教—学—管—评—研”各项工作在技术运用、资源配置、流程设计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促进传统医学与新兴学科整合,加速新医科建设。


教学资源智能化。基于大模型定制学习资料、病例展示等内容,打造个性化、互动式医学教育资源库,使医学生学习效率大为提高。如,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曾开展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基于ChatGPT病史采集模拟工具训练的外科医学生OSCE(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成绩提升明显。此外,人工智能快速生成教案、病例、试题库等功能可将教师从基础事务中释放出来。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研发的人工智能辅导员程序能提供即时问答、学业辅导等服务。


教学管理精准化。搭建教学病例信息化平台,可实现临床带教全过程监管、评价与管理,使教师教学工作量、指导质量评价考核更为规范,也让医学生招录过程、轮转排班、出科考核等更加智能。目前,我院推出的临床教学病例系统,运行两年间已采集近5000条病例数据,服务近千名医学生。在人工智能驱动下,医学教育患者虚拟人、智能仿真实验等新型教学工具不断涌现,为医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提供了更多选择。



赋能医学研究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加速各领域科技创新突破。”通过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人工智能正在为新药研发、临床试验、成果转化与应用注入强劲动能,推动医学研究实现质的飞跃。


靶点发现效率跃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深度挖掘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海量数据价值,通过数据驱动和智能决策,综合分析、精准预测潜在靶点和候选化合物,降低创新药物研发的成本并缩短研发周期。


科研流程规范加强。临床研究方面,人工智能可对包括检查检验结果、影像诊断报告等在内的医疗数据进行整理、录入、分析、储存等,通过标准化专病数据库建设支撑多中心、大队列临床研究。临床试验方面,基于海量数据开展高效筛选、效果预测、设计优化,可实现医学研究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如,我院牵头的“人工智能+重大慢病新药临床试验管理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临床试验患者招募与入组、临床试验数据实时监管、试验过程动态调整与优化、风险评估与预警、试验方案调整等的智能监控与分析,在缩短药品研发周期的同时,有效提高临床试验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助推医院管理升级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对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绩效评价、薪酬分配、智慧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助力,从而提高医院管理效能。


决策支持系统化。依托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整合全院医师、患者、床位、设备等信息数据,有助于对医院的发展进行科学决策。如我院基于各医疗组诊疗疑难程度、治疗方案、费用情况等海量、动态、可分析的医疗大数据,成功改革推行临床人才评价机制和以医疗组为主的薪酬制度。


运营管理精细化。理顺数据管理的逻辑,高效收集、存储并分析海量数据,为资源调整、专科发展提供支撑。如我院开展基于大数据支撑的高值设备使用效益分析,为旧设备报废、新设备招标采购提供决策参考;开展专科病种分析,调整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医务人员发展特色优势病种。


人工智能在政策与技术的驱动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赋能医疗卫生行业。把握这一机遇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并妥善应对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人才培养和治理体系等核心问题,这要求政府部门、医疗机构、行业协会等共同努力。未来,我们应着力推进标准规范、深化场景应用、强化监管协同、促进多方共建,实现技术创新与风险防范相平衡,确保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真正成为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的强大引擎。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