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观点

公立医院如何提质增效?大咖分享“一院多区”的管理经验

发布时间:2023-02-09 来源:医学界智库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高质量发展,是指发展的高质量,并非要求每一家医院都对标顶级医院的水准。一院多区关键是要找准各分院的功能定位,实现同质化服务,差异化发展。”

11月23日晚,由“医学界传媒”主办,百济神州(上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支持的“一院多区,公立医院如何提质增效”主题研讨会在线上召开。多位医院管理者聚焦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以主题分享和话题研讨的形式展开交流。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徐瑞华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医院多区如何建设,如何管理,如何提质增效,本质上是要解决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在改革过程中既实现社会效益,也能为医院带来合理的经济效益。徐瑞华表示,他期待各医院管理者通过本次研讨会充分交流实践心得,让不同管理经验充分涌动,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教授在致辞中提到,医院多区对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区域内医疗的均衡布局,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均有重要意义。他非常期待和各位同道一起就“盘活新院区”的命题做深入交流。
公立医院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重量级嘉宾解读核心要点
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出台的18号文件指出,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即是要通过5年时间力争实现“三个转变、三个提高”。一院多区既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也为医院的管理带来了新的压力与挑战。
“一院多区”下,公立医院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邢念增教授主持本次专题,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院长梁万年带来《关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分享,为现场演讲者与听众详细梳理了我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目标提出的底层逻辑和发展脉络。
梁万年提出,高质量发展,是指发展的高质量,这并非要求每一家医院都对标顶级医院的水准。一院多区关键是要找准各分院的功能定位,实现同质化服务,差异化发展。
为此,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还要做到“三个符合”:与医院的功能定位相符合,与服务的老百姓需求相符合,与所在地域的经济发展状况相符合。
梁万年还指出,现代医院管理模式要求,公立医院应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一院多区格局下,公立医院更要提高成本控制意识。
他直言,我国医院的管理过去长期依赖经验,而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医院管理要向科学化、精益化方向靠拢,依靠信息化手段,对医院成本、医疗质量进行系统性管理,提高运营效率。
此外,梁万年还谈到,虽然医改的最终目的是解决老百姓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但医务工作者的幸福感也同样重要,医院要思考怎样通过文化建设增加医院的温度和粘性,让医院员工、员工家属更有归属感。
在标杆案例分享环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柴大军教授分享了福医大附一如何在“一院多区”下实现提质增效。
据柴大军教授介绍,福医大附一目前已经形成“一院多区、一体多翼、协同发展”的发展布局,在统一筹划下,茶亭、滨海、闽南、奥体四个院区被赋予了不同定位,实行医疗、人资、财务、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力求实现同质化发展。
为将福医大附一快速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样板,福医大附一总结出了自己管理经验:政府主导、强力支持是关键,明确定位、融合发展是核心,创新发展、向高向强是动力。
2021年,为顺应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形势,福医大附一成立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院管理所(福建省首家医院管理研究所),旨在打造集医院管理创新、人才培养、培训与资讯为一体的产、学、研高水平平台,全面推进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智慧与力量。
如何盘活新院区?
管理者交流实战心得
“一院多区”下,如何盘活新院区,实现总院区和各分院的协调发展?围绕这一话题,旨在交流以下三方面的实践经验:
第一,新院区如何借医院本部力量,实行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制度、网络系统和文化价值观等,从硬件到软件高位嫁接?第二,新院区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定位,与主院区有所区别,在当地缺乏的医疗科室重点发力,打造金字招牌?第三,总院区如何设置相关绩效机制,向新院区做一定倾斜,“送上马之后再扶一程”的?
江苏省肿瘤医院院长鲍军教授主持下,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何春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王古岩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副院长唐洲平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院长周道扬教授参与了本场讨论。
何春明教授介绍到,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目前正加速实现两院区管理一体化、平战结合常态化、服务同质化、线上系统互联互通化、文化统一化与托管同步化,医院未来将以错位发展作为愿景,不断增强患者就医的获得感。
王古岩教授表示,北京同仁医院目前为两址三区,一套领导班子,无主院区与次院区之分。此外,北京同仁医院还着重加强传统学科的建设,新院区借助老院区的重点学科力量去发展自己的优势学科。
唐洲平教授在分享中坦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目前有六个院区,品质医疗的实现要面对设备不足、人力资源紧张等诸多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同济医院由主院区统一管理财务,统一招聘,以此减少人力资源成本。
周道扬教授认为,“一院多区”下,医院要利用品牌影响力辐射新院区,利用空间扩张进行学科布局。此外,邵逸夫医院还在两院区持续进行医务人员轮换,根据病人量进行医务人员配比。
此外,他还提到,新院区院外的环境布局、交通设置、市场监督等方面与当地政府的行政规划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新院区要格外注意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协作。
“一院多区”如何为“国考”助力?
管理者分享提分秘诀
“国考”如今已是医改的“指挥棒”与“牛鼻子”,而新院区建设究竟会对医院的“国考”成绩造成怎样的影响?新院区又是如何借助本部力量和地方财政产业支持,提升自身医疗优势的呢?
第二场讨论以“一院多区如何促进提升国考绩效评分?”为题展开。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院长赵宗茂教授的主持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党委书记杜金林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刘卓炜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阎雪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副院长朱伟教授分别进行经验分享。
几位管理者都表示,新院区纳入统一管理后,的确会对医院的“国考”成绩造成一定影响。刘卓炜教授建议道,可以对在成长期的新院区给其核心工作量的适度倾斜与保底。
朱伟教授表示,统一化管理的关键是要实现人通用,质统管,效等高。不同院区的文化差异很大,融合发展是解题关键。阎雪介绍道,为实现融合发展,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在多区管理中着重强调日常督导,强化统一的会议布置。
为了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杜金林教授认为新院区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提升硬件设施条件;第二,保证人员精简;第三,严格控制床位量;第四,提高科研水平;第五,提高床位利用率。
在会议的总结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教授指出,相比老院区,新院区往往有更好的医疗环境,患者满意度可能由此更高。此外,新院区也在“平战结合”方面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为重大疫情防控提供了更多保证。但他同时表示,当前,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仍是“一院多区”的待解难题,新院区应该不断总结调研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需求,向所在区域政府和企业争取支持,力求实现高质量发展。
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是医疗改革的宏大目标之一,医疗机构降本增效既是方向也是难点。参会管理者通过话题讨论和实践经验,为其他多区医院的建设起到了提醒与示范的作用。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