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医院信息化电子病历数字化医院医改
1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六大问题
医院信息化现在的春天到了,医改新时期,医院信息化叫做形势大好,问题不少,前途光明,任务艰巨。目前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六大问题:一是医护人员快速查询患者具体信息困难;二是各个院之间信息共享程度低;三是医护人员查房信息反馈不及时;四是数据量增大对存储设备产生挑战;第五条是医院业务系统应急实践响应速度比较慢,六是信息系统并发量大,对IT系统稳定性可能产生一定的挑战。
这几个问题都有一些共同点,都是围绕大概几个挑战来看,比方说信息共享的问题,比方说以前或者往后是基于应用的建设的,到底以后怎么解决信息共享,因为往后在医改方面希望可以做到全民享受医疗服务,当前档案的共享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于此几个问题都有一些共同点,都是围绕大概几个挑战来看,比方说信息共享的问题,比方说以前或者往后是基于应用的建设的,到底以后怎么解决信息共享,因为往后在医改方面希望可以做到全民享受医疗服务,当前档案的共享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于此。
这几个问题说明第一点是现在医改新时期,信息化已经有一个新的阶段发展,原来阶段,医院就是关起门来搞自己医院的信息化,跟别人不发生更多的关系。现在政府为了医改,所以提出来要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所以现在做信息化就不单纯是关起院子来自己搞了,必须考虑到怎么样跟其他医院共享,怎么样跟区域共享,这是一个重要的事。其他问题当中,为什么是不方便,所谓不方便就是现在共享程度还不够,就是现在的硬件环境,网络环境和应用软件,还没有给医护人员提供更方便的共享,不只在院外,院内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数据量增大,负担加大,这说明医院的信息系统很复杂,它的复杂不只是在业务上,业务的复杂性,流程的复杂性,而且系统的规模也非常大,比如说我们的数据库动态膨胀得非常快,它跟其他的静态数据库是不一样的,而且应急就更复杂了,它涉及到我们医院的业务模式,也涉及到IT,所以又有复杂性,又有新的任务要求,所以对我们来说工作量就是非常大的,就新时期的医院信息化已经远远超出我们原来的设想。
2解析先进的IT技术和解决方案
电子病历在中国的应用还是初步,初期,回顾电子病历从美国科学院的医学研究所发表那篇调查报告之后,美国政府立法,做电子病历。到现在为止还是在推广,深入应用推广的第一步。当时的计划是10年之内每个美国人都要有一个电子病历,现在看来有些事情还在探索。
我国电子病历最近这几年研究得很多,发表过很多的报告,在很多会上讨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对于电子病历这个系统,跟整个的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它的整合还有一些困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第二,我们现在市场上所谓电子病历的产品不足放眼看我们国内到底有几个厂商真正提供了比较成熟的电子病历产品,我们叫电子病历系统,美国人说电子病历,他们提出两个概念,一个是说叫做完整的电子病历系统,一个叫做电子病历模块,这个就有差异。我们在应用当中也仍然存在这样的问题,有的厂商是把电子病历作为整个临床系统的接轨,称自己的临床系统就是电子病历,但是有很多厂商说自己开发了一个电子病历的系统,但是要和医院的信息系统,和HIS,和临床信息系统这样的系统整合,这两种模式都可以叫电子病历系统。但是,它的思路有差别,应用的情况现在所谓数字化医院,医院的电子病历化,这些在大的三级甲等医院当中应该是做得还是比较好的,但是也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医院很大,但是电子病历做得并不好。所以,电子病历系统作为当前医院信息化,临床信息系统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是必须要做的,而且要深入的做。
因为没有电子病历系统,病人的临床信息就没法做整合,而且在院内共享当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医院里有很多厂商开发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的共享,最后要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病人的档案,所以电子病历系统是必须要做的。只是说因为原来做的是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又做了各种临床系统,所以单独提出了电子病历,似乎不被人理解,在概念上容易混淆。所以第一电子病历是必须要做的。第二要做好电子病历系统,基础仍然是医院信息系统和临床系统,否则所谓电子病历系统还是会有问题的。第三个,最近医改提出来的目标叫做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在这个问题上,电子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就成了所谓工作的核心,要共享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所以电子病历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不是慢慢提上日程,是必须要抓紧时间做。它已经成为信息系统的基础。
每个医院信息化基础不太一样,系统完善度也不太一样,推行电子病历有没有需求,希望达到什么程度才能做,还是说什么样的医院都可以做?搞医院信息化电子病历只是一个阶段,或者说只是一个小的主题。电子病历和临床系统期望这个东西能支持临床,也能支持医疗和教学,还能支持科研。医生可以很快的整理出很多的临床数据,通过一些数学的方法可以做很深入的研究,教学也是如此,我们过去的教学病历都是想办法自己去整理,有了电子病历以后,有了临床系统之后,很多做临床教学,或者做远程教学就直接拿实际的病历。所以电子病历的应用是整个医院信息化,或者叫做数字化这个过程当中其中一个问题。但是,不管是哪个子系统,哪个应用,它都应该是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医生所希望的信息技术应该能支持临床教学和科研。作为医院的领导来说,实际上就是希望它支持管理。除了电子病历,还有随着各种终端设备,比如说像最近的苹果终端的兴起,是不是把这个移动终端设备引入医院,尤其是医护人员特别希望有一个无线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的终端在医院当中的趋势会怎么样?虽然看到中国医疗界里面对这方面的需求非常多,也看得到有一定的挑战,不是说终端要多有效,或者终端价钱,最主要是要解决信息安全的问题。用户带来方便,也同时带来一些数据外泄隐私被侵的隐忧,所以除了要配合市场发展,同时要解决关于数据安全的问题。还有有一些流程的东西需要改造的。
3医院信息化未来建设方向
信息化本身的目标,第一个是要搞科学管理,提高效率。第二个,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保证病人安全。第三,就是要支持科研教学,医学信息学,要支持医学的比较。最后,从医院经营上来说,效率提高了,经费控制好了,可以增加医院的效益,减少医院经营的风险。现在再说一句官话,IT用信息化来助力医疗改革,帮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我们说助力,助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就是推进和谐社会发展,这是我为什么要极力去搞个信息化。有很多例子,像朝阳医院,北京市朝阳医院在整个系统没建得完善之前,它的门诊最多5000,现在门诊8000,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医院的收入。同时也给病人带来了医疗环境的改善,也给医生带来了方便。另外,对医疗质量的好处在什么地方呢,在于这个医生能够很迅速,很便捷的拿到病人的整个健康档案,就是他的电子病历,他的电子病历虽然都是在本院的,至少是说我对于他在本院多次看病的数据有一个完整的了解,这样的话可以减少一些过量用药,重复用药,过度的医疗检查,就可以有好处。
所以信息化本身,IT技术本身它对整个医疗卫生,对医学的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叫助推器,过去叫助推器,支撑环境,是技术支撑。因为有了这个技术,医院现代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没有信息化就不叫医院现代化,也就是说要实现医院现代化,就必须要信息化。同时,医学研究也需要IT技术的支撑,比如现在的人类基因学,也与IT密不可分。所以医学信息学,医院的信息化对于现代医学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是不可或缺的。
它不是某一个技术,或者是某一个子系统用下来以后就产生了多么突出的效果,这个医院的信息化,或者一个区域的信息化它一定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到什么时候它才真正显现呢,第一是系统完整了,系统不完整的时候,整个一个企业的数据视图是缺失的。一个系统一定要做完整,就是填平补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一定要做完整了,最后你才能显现出它的真正的效率。另外一点,整个系统做的过程当中,我们曾经唱过四句经,一个叫做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第三句话还有叫阶段见效,最后一句叫做持续发展,它一定是个持续发展过程,要形成长效机制,持续发展,它的过程在一到这个状态我就觉得挺满意。一句话就是医改新时期,把医疗卫生信息化推向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它的战略定位应该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理解,这个理解过程当中,有三句话,一句话就是医疗卫生信息化,医院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社会各行业都信息化,医疗卫生也必须信息化,因为医疗卫生事业事关国民经济和和谐社会建设大局。第二句话就是医学信息化是现代医学的必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还是预防医学,都离不开IT技术,这是第二个定位。第三个定位叫做医改既然已经把信息化作为四梁八柱,这是一个政策定位,政策定位就像美国的立法搞电子病历是一样的,信息化现在已经变成一个政策性的任务了,变成一个政策的定位了,既然有一个政策定位,就变成了政府主导搞信息化,所以这个战略定位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医疗卫生是政府主导搞组织,政府搭台要产业唱戏,真正的技术力量在产业。只有产业发展了,才能培养人才,只有产业发展了,才能出GDP。医改新时期,大家可能是需要把医疗信息化推到一个新的阶段,需要厂商、用户,包括政策的共同推进。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