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开放手术、微创手术到现在向机器人辅助手术演变,手术机器人已经正式走向医院。
手术机器人是多学科融合的现代化医疗器械装备系统,涵盖医学、力学、材料学、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分析、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等多个领域,能够实现手术的微创化、精准化和智能化。
二、现代手术机器人延伸了医生人眼人手及经验的极限,为外科手术带来了无数新的可能随着各种疑难杂症越来越多,外科手术的复杂程度和患者对高精度、低损伤、舒适化的需求不断提高。如果只是依赖于医生的手和眼及传统手术形式,医院手术将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难和瓶颈,甚至无法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robot-assisted surgery,RAS)的完善和应用,就能够延伸医生观察和操作的极限,为外科手术带来系列可能,解决医生、患者、医院端的临床痛点。3D影像技术允许手术部位放大10~15倍,延伸“人眼”的极限;现代手术机器人的定位精度均在毫米级别;手术时间短,减少医生体力消耗,减少因疲劳等原因带来的手部震颤;缩短学习曲线。2、患者端:手术创口小、恢复时间快、出血量少且术中后疼痛减轻与传统开放性外科手术相比,现代手术机器人具有精准、微创的优势:创口在1~2cm左右(传统手术为10~20cm),出血量降低95%以上;住院时间减少,再次入院几率降低。现代机器人辅助手术可以配备更少的医护人员,提高手术效率;通过远程操作助力医疗机构、医疗人员分布不均问题。随着直觉外科达芬奇为代表的产品逐步面世,外科手术进入3.0时代,美国68%的手术可以由机器人辅助完成,但其渗透率仍低于4%。据Frost&Sullivan预测,2021年全球机器人辅助手术仅占全球手术量的3.1%,随着技术突破产品升级和认可度提升,全球机器人辅助手术比例有望于2030年提升至14.6%。普惠医疗下,现代手术机器人需在竞争策略上做出价格让步首先,手术机器人的发展是必然,那么从整体环境来看,在政策倒逼及市场竞争加速下,这项技术必然存在降价空间。随着创业早期阶段的成本摊薄、市场竞争的加剧,整个手术机器人的价格也会下降。当然,新的功能和产品出来之后,可以维持一定的利润,但是整体来讲利润率会下降,同时功能会提升。对于医院来讲,性价比和投入产出比都会提升,这也符合国内的普惠医疗大环境。从产品看,国内更强调手术机器人的性价比,但同时要遵循国外手术机器人潜在的商业模式,“手术机器人+耗材”是可持续的生态模式。纵观全球,骨科领域五大巨头基本上都在耗材领域有收购行为,另外,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发展情况看,其市场规模中,一半以上是耗材。同时,从医院角度出发,没有耗材也很难营收。因此,在商业模式上,耗材是尤为重要的一环。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