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云医疗与数据安全

中国医疗云影像转型下半场,路在何方?

发布时间:2025-10-09 来源:动脉网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取片不用跑——正如胶卷之王折戟于数码时代,数字化浪潮席卷下,医疗影像行业也正在“去胶片化”,加速迈向属于自己的“云”时代。


尤其在医保控费的主旋律下,重复检查造成的医疗资源浪费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基层影像科人力不足的问题也愈发凸显——这些问题共同折射出市场对“云影像”技术的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下,行业正孕育着哪些发展机会?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哪些问题?第一梯队企业又经历了怎样的商业化探索历程?医疗云影像行业的未来趋势是什么、爆发节点又在何处?


为了探究上述问题的答案,凝聚行业共识,(复旦大学)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中国信息协会医疗卫生和健康产业分会、尚普咨询集团、动脉网应势而为,于首届医学人工智能大会(MAIC 1st 2025)现场,联合发布《2025年中国医疗云影像行业白皮书》。


微信图片_2025-10-09_160426_699.png

《2025年中国医疗云影像行业白皮书》发布仪式

从左往右依次是,尚普咨询集团合伙人曹颉,(复旦大学)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发展部主任张抗,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胡博,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雪君,中国信息协会医疗卫生和健康产业分会会长宋新,动脉网董事长李大韬


在“产学研医”的协同机制下,《2025年中国医疗云影像行业白皮书》系统梳理我国医疗云影像行业的经济支撑、政策导向、技术演进与市场需求,深度解析行业现状、应用价值及典型案例,旨在以权威行业洞察为纽带,推动医疗云影像技术落地与产业生态构建,为医疗影像领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01

产学研医,共话生态融合与价值深化的创新路径



发布会现场,尚普咨询集团合伙人曹颉为与会嘉宾及观众深入解读了本白皮书。他强调,“云影像是赋能基层、实现医疗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利器。面对未来智能化、全场景化与平台化的发展趋势,企业应积极把握AI深度赋能带来的机遇,完成从产品提供商到服务运营商的战略转型,加强技术创新与生态协作,确保服务合规性与数据安全性,携手产业各端共创医疗普惠新纪元。”


微信图片_2025-10-09_160430_807.png

尚普咨询集团合伙人曹颉


为进一步深化行业认知,随后的圆桌对话环节邀请了五位产学研医各界嘉宾代表: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雪君、(复旦大学)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发展部主任张抗、中国信息协会医疗卫生和健康产业分会会长宋新、尚普咨询集团合伙人曹颉、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信息科主任于文水,围绕“生态融合与价值深化:医疗云影像的创新发展路径”的主题展开对话。


微信图片_2025-10-09_160435_631.png

圆桌对话现场


嘉宾一致认为,医疗云影像已从基础的数据存储迈向以数据要素化与价值挖掘为核心的新阶段,在临床辅助决策、医院精细化管理与多中心科研中展现出巨大潜力。面对数据整合、安全合规与跨学科人才短缺等挑战,专家们强调需多管齐下——深化产学研医协同,突破临床信任与支付机制壁垒,共同开创安全、开放、创新的行业新图景。



02

四大洞察,揭秘医疗影像行业的增量密码



作为一本历经数月调研的深度研究报告,《2025年中国医疗云影像行业白皮书》特邀二十余位来自全国各大医院及数据科学领域的专家担任顾问组成员,为白皮书的专业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给予严格把关与权威支撑。动脉网从六万字的篇幅中精炼出四大关键洞察,旨在为行业内外的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企业家以及投资者,提供从战略规划到落地实施的决策参考。


■ 赋能基层,让优质诊疗资源一“云”即达


过去五年,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持续增长,2023年增速已与医院基本持平,但万元以上设备台数占比仅为11.5%,仍与上级医院存在明显差距;同时,影像科医师年增长率(4%)也远低于影像检查量增速(30%)。这表明,当前基层不仅面临覆盖范围的扩大和服务能力的提升需求,更因设备与人才的双重缺口,进一步加剧资源不足的困境,进而制约了诊疗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微信图片_2025-10-09_160438_711.png

2018-2024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万个)


在资源失衡与需求激增的双重压力下,医疗云影像服务凭借其便捷性、高效性和经济性优势,成为解决基层医疗资源不足、提升诊疗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医疗云影像,是云计算等技术与医学影像系统深度融合的产物。一方面,云影像通过云端存储与传输技术,使上级医院能够通过远程诊断、会诊等功能为基层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云影像的云胶片服务使医疗数据存储成本降低,显著减轻了基层经济负担,使其在有限资源下能够更高效地开展医疗服务。


此外在诊疗质量优化上,云影像通过融合AI辅助诊断技术,有助于降低漏诊的发生率;同时,通过远程质控和多学科会诊(MDT)机制,实现上级专家对基层的实时指导与质量监督。未来,随着医疗资源分布失衡问题的逐步改善,云影像将在更广泛的区域内得到应用和推广,满足更多患者的医疗需求。


■ 云影像,不只是影像上云,而是生态重构


医疗云影像产业链与传统医疗影像产业链存在显著差异。从上游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到中游的服务提供与平台建设,再到下游的应用场景与终端用户,各环节依托“云端化”实现了更为紧密的联动。


微信图片_2025-10-09_160441_769.png

医疗云影像平台总体架构


作为医疗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载体,云影像已超越单一的诊断辅助工具,演进为覆盖诊疗全周期、连接医患各方的智能化平台。它以数据流动为纽带,构建起“以患者为中心”的协同医疗新格局。在实际应用中,云影像更是围绕不同用户的核心需求,呈现出多样化、智能化与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因此,医疗云影像绝非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重构医疗生态的关键性基础设施。其最终目标,在于实现医疗影像资源的集中化管理与高效化利用,从而驱动整个医疗行业向数字化与智能化迈进。


■  “数据驱动、医联体主导”的产业变革之路


从20世纪80年代的无序萌芽,到以国家顶层设计为主导的有序发展,中国医疗云影像行业正步入一个政策、技术、市场与生态协同演进的关键阶段。


在此过程中,数据完成了从“被动存储对象”,到驱动临床、科研、管理和产业发展的“主动价值引擎”的角色跨越。伴随AI等新技术的持续融合,数据要素将成为驱动医疗健康领域向“精准化、智能化、普惠化”演进的关键力量,引领行业全面迈入数据驱动的新纪元。


微信图片_2025-10-09_160444_425.png

医疗云影像解决方案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趋势下,医疗云影像将迎来2.0版本,其核心特征是数据要素的深度整合与应用,即“数据要素云影像”。而医联体,作为落实分级诊疗与整合基层资源的关键载体,为这一新平台提供了核心的应用场景与广阔的实践空间。


基于云影像平台,多院区/医联体间可实现影像数据实时共享、远程会诊与双向转诊,破解跨机构协作效率低、“数据孤岛”等痛点。未来,5G、区块链等技术的普及,将进一步推动行业从“单点应用”向“全网协同”升级。此外,基层设备操作规范化、检查结果互认机制等配套措施的持续完善,也将进一步释放医联体建设的市场潜力,为行业长期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  价值突围,以全栈能力决胜“塔尖之争”


当前,我国医疗云影像行业整体市场集中度较高,但长尾效应显著,呈现出明显分层的竞争格局,行业结构呈“金字塔型”——头部企业通过技术标准制定和规模化服务形成壁垒,占据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第三梯队企业则多聚焦区域市场或细分领域,具有一定规模与业务影响力,但市场分散度较高。


微信图片_2025-10-09_160446_976.png

2024年我国医疗云影像行业竞争格局


这表明,中短期内,存储需求仍将是驱动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而互联互通、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需求将成为区域医疗市场的主要增长驱动力。但数据存储本身市场空间有限,伴随竞争加剧,行业利润空间正逐步收窄。与此同时,用户需求持续升级,不断向全栈化、全场景方向扩展。


这些正在发生的变化,迫使厂商积极探索二次增长路径——从单一的技术或产品竞争转向全栈能力、生态构建及合规性等方面的综合竞争。未来,具备全栈能力的厂商将在“塔尖之争”中占据优势,通过构建开放生态、创新商业模式、完善合规体系等方式,提升市场竞争力。



03

破局与新生,第一梯队企业如何实现突围?



毫无疑问,在医疗云影像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亦面临着“内卷”与“同质化”的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2025年中国医疗云影像行业白皮书》在核心洞察的基础上,还重点梳理并解读了本土市场的创新实践与典型案例,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中国方案”。


基于此,我们进一步探究:“金字塔尖”的第一梯队企业,是如何实现突围的?


尚普咨询研究数据显示,浙江飞图影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图医疗”)已拿下“医疗云影像连续三年全国市占率第一*”的成绩。这家诞生于三甲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之手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背后的发展逻辑与核心竞争力,值得我们深入剖析。


首先,在全行业聚焦全栈能力建设之际,飞图医疗已率先突破单一影像存储的局限,构建起以医疗云影像为核心的数字化生态体系。


飞图医疗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医学影像科学的融合创新为突破口,构建了“1+N”业务发展模式——围绕医疗云影像平台延伸数据应用解决方案及服务。该模式不仅实现了影像数据存储、流转、应用的全链路闭环,服务于医疗全场景与全流程,更搭建起数字医学影像应用生态。目前,该模式已落地全国31个省份,累计服务全国3000余家医疗机构,年服务人次超8000万。


其次,紧扣市场需求与技术趋势,飞图医疗在业内率先完成“基础功能完善—垂直场景深化—生态协同升级”的三级跳。


基于全栈服务能力与产品能力矩阵,飞图医疗能够根据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特定需求,为其匹配到最适合的场景化解决方案。特别是在2025年,飞图医疗正式推出“飞将军服务”体系,成为行业首家实现全流程服务标准化的企业,为医疗云影像领域的服务质量树立了新标杆。


最后,在行业转型关键期,需要全产业的共同努力,飞图医疗作为第一梯队代表,正积极构建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


作为医疗云影像专家与领导者,飞图医疗一方面联动产业链上下游构建资源整合、价值共生的生态网络,另一方面主动参与行业及团体标准制定,全方位推动行业稳健高质量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在首届医学人工智能大会上,飞图医疗正式首发了其北斗七星数据价值挖掘解决方案中的三款数智产品:数据要素云影像平台、医疗数据加工平台以及影像报告GPT,进一步加速“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助力医疗影像AI行业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25-10-09_160558_443.png

飞图医疗 北斗七星数据价值挖掘解决方案


总体来看,飞图医疗八年的跨越式成长,既是企业自身的成功,也是中国医疗数字化进程的生动缩影。本次发布的《2025年中国医疗云影像行业白皮书》,不仅系统梳理了以飞图医疗为代表的中国医疗云影像企业的崛起路径,更深入阐释了行业发展的演进逻辑与核心机遇。


我们坚信,在头部企业的带动与“产学研医”各方协同推进下,中国医疗影像行业以无胶片化为起点,以无边界化为突破,终将实现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这一进程将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并为“健康中国”战略的稳步实施提供强劲动力与坚实支撑。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