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咨询 > 分析

AI质控写入专家共识,三级质控体系如何高效落地?

发布时间:2025-09-11 来源:CDSreport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互联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医院高质量发展态势下,如何将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落地实施?近日,中国医院协会印发的《互联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要素专家共识(2025版)》(以下简称《共识》)明确了医疗质量监测与改进方法:AI质控+人工质控+专家点评。

微信图片_2025-09-11_131040_085.jpg

落地三级质控体系动态监测
CDS REPORT  |PART 1


共识》首先对组织架构进行了明确,提出应组建质量管理相关委员会,由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各职能部门管理者(含医疗、护理、医技、药事、信息技术、客户服务等)及临床学科专家组成,主要职责为制定互联网医院质量管理相关制度、执行监督管理等。质量管理委员会可下设相关部门,承担医疗质量管理、药事管理、信息安全管理、医学伦理管理、病案管理和客户服务管理等职责。


在质量监测与改进部分,《共识》提出要对诊疗行为进行动态监测管理,构建诊疗行为三级质控体系:


1. 一级AI质控。利用AI技术实现服务过程的全面、即时质控,对医务人员应诊时间、诊疗过程用词、问诊全面性、诊断准确性、治疗方案的一致性、药品安全性、病历规范性等进行全面监测。


2. 二级人工质控。组建专业的质控团队,采取人工复核方式,对AI识别出的高风险行为、医师反馈问题、患者投诉或差评业务进行重点复核。同时建立医师对质控结果异议的申诉通道,确保质控结果准确性。


3. 三级专家点评。邀请资深专家,组成医疗质量管理指导组,制定互联网诊疗的标准化诊疗路径,建立案例库,及时通报质控动态监测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共识》提出可将线上质控纳入所依托实体医院的质控体系,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不再单独设置线上质量管理委员会。这意味着,实体医院也必须实施三级质控体系,而AI质量监控作为最接近临床诊疗的工具,将成为确保医疗质量的关键手段。


AI质控将成为“必考题”
CDS REPORT  |PART 2


目前许多医院仍实施终末病案质量管理,质控方式以少量病历人工抽查为主,且电子病历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表现出病案缺陷增多、内容复制严重、病历书写不及时和质量监管困难等问题


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大多数医院实行了院、科两级责任制,或在此基础上形成三级,或多级质控体系。但在落地过程中,医院发现由于质控意识、认知水平等存在差异,再加上人工质控覆盖面难以提升,制度落实存在较大难度。


AI为主的三级质控体系已经成为解决目前困境的“最佳”方案。一方面,以大模型为首的AI技术能够读懂患者关键信息,并将发现的诊疗、用药、质量以及病历缺陷等,与推荐和建议一同展示在医生面前,辅助医生及时发现高危信息,同时规范诊疗行为和病历书写;另一方面,AI质控系统能够将范围覆盖至全量病历,弥补传统人工终末质控存在的不足。


在管理方面,以AI质控系统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已经在多家医院展示了显著效果。例如,某医院基于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深入临床、质控和管理等多个环节,依据PDCA管理思维构建病历质量管理闭环,将病历从书写到归档全流程全部转为线上进行。临床医生通过CDSS可实时修改病历缺陷,质控人员仅需对修改内容进行复核,管理人员根据统计数据可实时调整优化方向和奖惩措施,以大模型为核心的AI架构和质控规则库也得以持续优化,以此形成了病历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在AI质控的辅助下,该院多项医疗质量相关指标得到显著提升,在省内甚至全国处于领先位置。


《共识》还提出医院应建立多层级、多主体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各环节。作为落地的核心部分,AI质控建设将成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关键工作。在智慧医院建设相关的等级评价标准中,AI质控的权重将越来越高,并逐渐成为“必考题”。


资料参考:

[1]互联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要素专家共识(2025版)[J].中国医院,2025,29(09):1-7.

[2]冯园园,王祥楠,来庆玲,等.智能化电子病历质控体系构建与应用[J].中国病案,2023,24(12):15-18.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