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咨询 > 分析

如何突破医院信息化滞后的 “三座大山”?

发布时间:2025-04-14 来源:医信头次条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在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似乎陷入了一个令人费解的困境:投入越多,系统越复杂,但实际效果却总是差强人意。

十年前建设的HIS系统,如今看来可能已经“过时”;而今天投入巨资打造的新系统,十年后是否又会成为医院的“历史包袱”?

究其原因,技术狂奔、政策频变、需求爆炸——是医院信息化陷入建设即落后的怪圈主要因素,根源在于我们仍在用20世纪的方法,解决21世纪的问题。




信息化建设的“三座大山”



技术迭代快:医院信息化建设周期长,但IT技术更新速度更快,可能系统刚上线,技术已在落后路上,成为昨日黄花,导致技术负债

需求变化快:医疗政策、医保规则、诊疗模式、患者需求等不断调整,医院的需求就永远在变化,信息化就不停不了。

建设模式僵化:传统HIS建设采用“项目制”思维,系统建成即定型,后续调整成本极高,而医院往往上了系统就按下了持续的"暂停键"。

这种现象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医院信息化总是“永远在路上”?HIS系统如何才能打破“十年落后”的魔咒?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战略问题、生态问题。

这种困境并非偶然,而是医院信息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因为活在当下,难测未来



HIS系统为何总是“慢半拍”?



技术迭代太快,系统跟不上


技术迭代太快,系统跟不上信息技术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超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周期。十年前,C/S架构还是主流,如今已是云计算、微服务、互联网+、数据孪生、大模型的时代;过去的数据存储以TB计,现在PB级也不罕见。

医院信息化建设周期长,系统刚建成可能就已经在落后于时代的路上,造成医院信息化就像在跑步机上奔跑,累得满头大汗,却始终停留在原地

技术的持续迭代和发展,比如信创、密评要求的落地,大量系统面临"心脏移植手术"般的国产化和安全改造。这种技术发展的快速性使得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业务需求变化远超预期


医疗行业是一个高度动态的领域,医疗政策、医保规则、诊疗模式、患者需求等都在快速变化。

HIS系统最初可能只满足基础业务流程,但随着DRG/DIP支付改革、互联网医疗、智慧医院、评审评级、信创密评等新趋势的出现,原有系统架构难以灵活扩展和环境适应,最终只能“打补丁”和改造,越补越乱,越改越肿,系统就像一件打满补丁的衣服,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样子

这种业务需求的快速变化使得医院信息化建设难以跟上步伐,系统建成后不久就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升级。

建设模式固化,缺乏新模式


医疗行业的HIS建设仍停留在“项目制”思维——招标、采购、实施、验收,然后进入运维阶段。这种模式下,系统建成即定型,后续调整成本极高。而真正的信息化应该是“持续演进”的,而非“一锤子买卖”。

这种固化的建设模式使得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中缺乏前瞻性和灵活性,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和业务需求。




破局之道:从“交钥匙”到“自进化”



如何打才能打破“十年落后”的魔咒?这个可能需要政策、行业、医院、厂商等,从技术、思路、模式、标准规范上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值得探讨和思考的方向:

打造“乐高式”系统架构


传统的HIS建设是“交钥匙工程”,医院买的是一个“成品”。而未来的趋势是构建“数字化平台”——具备开放架构、模块化设计、可订阅服务、可扩展能力、可自主开发,让医院能够自主迭代,而非高度依赖厂商的定制开发。

1.微服务架构

2.低代码/无代码平台

3.API优先战略

树立永远优化建设思路


信息化不是“建完就结束”,而是“永远在优化”。医院需要: 

1.设立专职的数字化团队

2.采用敏捷开发模式小步快跑,持续迭代,而非一次性大版本更新。

3.建立反馈闭环,让临床、管理、患者的声音能快速传递到信息化建设决策中。

4.医院信息化人才的自我进化。

寻求生态化发展模式


医院信息化建设早已不是“闭门造车”的时代,过度依赖传统项目制模式,正在成为制约发展的隐形枷锁。要真正打破“十年落后”的魔咒,行业需要探索更具韧性的合作模式——既不是单打独斗,也不是委身于人,而是在开放生态中建立动态平衡。

第一、技术选型,在不确定中锚定确定性

第二、突破传统,构建医疗信息化新范式

第三、联合生态,在纷乱中建立行业标准




未来十年:从“信息化”到“数智化”



从“记录工具”到“决策大脑”


过去的信息化是“业务流程电子化”,未来的数字化是“数据驱动业务变革”。

医院未来必须要让数据说话,让数据思考,数字化转型要求医院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数据,要知道医院的数据有哪些数据?数据在哪里数据如何取数据如何治数据如何用数据如何管挖掘数据的价值是未来医院管理的重要抓手。

从“院内”到“全域”


未来的HIS将不再局限于医院内部,而是与区域医疗、互联网医院、家庭健康、公共卫生等场景深度融合,形成“无边界医疗生态”

全域医疗的实现需要医院打破传统的院内系统思维,建立开放共享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利用,推动医疗服务的延伸和拓展。

从“人适应系统”到“系统认识人”


医护体验将成为关键。医生、护士、管理者、患者的使用感受,将直接影响系统的生命力。自然语言交互、智能推荐、无感化操作、智能提醒、同屏展示、颜色标记、数据整合共享等将成为趋势。

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将更加注重医护体验,提高系统的易用性和便捷性,使医疗服务更加人性化。同时,医院还需要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与互动,及时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意见,不断优化系统功能和性能。

从“成本中心”走向“价值中心”


信息化不再只是“花钱的部门”,而是能直接创造效益的“战略资产”。

通过数据变现、效率提升、成本优化,信息化将成为医院竞争力的核心。信息化建设将更加注重效益和价值的创造,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信息化没有终点,只有起点



信息化没有终点,但可以少走弯路医院信息化之所以“永远在路上”,本质上是因为医疗行业本身就在不断进化。

我们无法预测十年后的技术会如何颠覆现有模式,但可以确保今天的建设方式不至于成为明天的负担。打破“十年落后”的魔咒,不在于追求“最新技术”,而在于建立“可持续进化”的能力。

而那些敢于突破传统合作模式的先行者,正在书写医疗信息化的新规则——在这里,没有永恒的领先者,只有持续的进化者。

同时信息化不是一场豪赌,而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比的不是谁起步早,而是谁能持续进化。

唯有如此,医院信息化才能真正从“跟随者”变为“引领者”。信息化没有终点,但我们可以选择走得更远。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