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安全

医疗数字化转型,别忽视信息安全

发布时间:2025-05-21 来源:意盛科技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随着智慧医疗的快速发展,医疗行业正经历数字化转型,电子病历、AI辅助诊疗、远程医疗等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医疗效率。然而,这一进程也伴随着严峻的信息安全挑战。医疗数据因其高敏感性(包含患者身份、病史、基因信息等),成为黑客攻击和内部泄露的主要目标。我们结合近年来的案例,从技术、管理和政策层面探讨医院如何在智慧医疗背景下保障信息安全。

01.

 智慧医疗发展中的信息安全挑战



数据泄露风险加剧。智慧医疗依赖海量数据的互联互通,但网络攻击、内部人员违规操作、设备丢失等风险随之增加。例如,2023年周海媚病历泄露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其电子病历被非法传播,暴露了医疗机构在数据访问控制和内部监管上的漏洞。类似案例频发,如山东孕妇刘丽的产检信息被月子中心精准获取,反映出医疗数据黑色产业链的猖獗。


AI技术的双重风险。AI在辅助诊断(如影像分析、处方生成)中表现亮眼,但其应用也带来新隐患。例如,AI模型的训练依赖大量敏感数据,若数据质量不足或存在偏差,可能导致误诊风险;此外,生成式AI(如ChatGPT)可能被用于伪造医疗记录或诱导用药,甚至因算法“黑箱”特性导致责任归属困难。2025年湖南医保局明确禁止AI自动生成处方,正是对这类风险的回应。

系统性安全防护不足。多数医院的信息系统存在开放网络环境多、技术防护薄弱的问题。黑客通过勒索病毒攻击医院数据库的事件频发,例如,2024年某省人民医院在智慧医院建设中因数据库监控不足导致业务中断,后通过部署实时监控系统才得以解决。


02.

 医院信息安全保障的实践路径



加强技术防护,对医疗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核心数据进行端到端加密。实时监控数据库运行状态监控系统,并采用数据水印技术,一旦发生数据泄露,就可以追踪源头。


优化医院管理,构建内控与协作体系。严格执行最小权限原则,通过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实现异常行为实时告警,并建立安全事件溯源流程。对员工定期开展数据安全培训,强化医护人员对患者隐私保护的认知。


合规建设治理。遵循《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医疗数据分类分级制度。在卫健委、公安部门和技术供应商的协同指导下建立联防机制,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AI伦理六原则”(如透明度、公平性、问责制)也为医院AI应用提供了治理框架。


医疗信息安全的保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技术、管理与政策的协同发力。唯有在效率与安全间找到平衡,智慧医疗才能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愿景。同时,智慧医疗的发展离不开安全基石的支撑。未来,医院需进一步推动“人机协同”模式,通过AI赋能而非替代医生决策,同时借助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构建更健康可持续的安全生态。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