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定义
外骨骼机器人(Exoskeleton Robot)是一种可穿戴式机器人系统,通过机械结构与人体协同运作,能增强运动能力、减轻肌肉负担或辅助康复训练。
近来,外骨骼机器人作为新型“医疗辅助装备”受到公众关注,相关企业也因此获得资本青睐。虽名为机器人,它却与传统机器人差异显著:作为可穿戴设备,其本质是“增强”或“辅助”人体功能,而非替代。它始终依附于人体,用户是运动的主动发起者,设备则依据人体动作提供机械支持或训练反馈。
来源:Exoskeleton Report
《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是我国医疗装备产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首次全面且系统地规划了医疗装备产业的战略布局与关键发展方向。伴随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康复医学需求的日益增长,《规划》明确把健康促进与康复装备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其中涵盖多个细分方向:一是智能康复机器人领域,聚焦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需求,着重研发外骨骼机器人、认知训练系统等产品;二是中医数字化设备方向,大力推广智能针灸仪、中医体质辨识系统等,助力构建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新模式;三是居家养老设备板块,积极发展远程健康监测床垫、智能助行器等,全力推进医养康养融合服务体系的建设 。 外骨骼机器人通过感知、决策、执行三大核心环节,达成与人体运动的深度协同,从而实现辅助功能。具体运作流程如下:当用户穿戴好外骨骼设备后,系统即刻启动,首先利用惯性测量单元(IMU)、压力传感器、肌电传感器(EMG)等多种类型传感器,精准捕捉人体运动意图,监测肢体姿态变化、行走节奏、肌肉收缩状态等关键信息。 采集到的传感数据会被快速传输至内置控制系统,该系统借助预先设定的算法模型,或依托人工智能分析机制,对用户的动作意图进行解析与预判,并迅速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 最后,这些指令传输至机器人各关节的驱动装置,如伺服电机、气动或液压执行器等,通过输出力矩,实现对人体肢体的助力支持、步态矫正或动作引导。整个运行过程强调高度的实时响应,确保设备动作与人体运动意图无缝衔接,最终达成“人机合一”的流畅协作体验。 例如,在医疗康复中,外骨骼机器人会辅助患者按照标准步态进行训练;而在工业助力场景中,它会根据用户提举或弯腰动作进行腰部或下肢的支撑放大。 外骨骼机器人产业链可以从上游核心技术与零部件供应、中游整机制造与系统集成、下游应用场景和服务三大环节进行完整描述。在上游环节,外骨骼机器人的发展依赖于多个关键技术基础,包括高性能传感器(如惯性测量单元、肌电传感器)、驱动装置(如伺服电机、气动肌肉、液压元件)、材料科技(轻量化金属、复合材料、柔性织物)以及核心控制算法、人工智能等软件技术。芯片、电池、连接器等基础电子元件也是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元器件和技术的成熟与否直接影响产品性能、重量、能耗与响应速度。 中游主要是整机的设计与制造阶段,由外骨骼机器人企业负责将上游提供的软硬件资源进行集成,包括机构设计、结构优化、系统调试和人机协同控制算法的实现。部分企业具备自主设计主控芯片、BMS系统、数据采集分析平台的能力,形成较强的垂直整合能力。一些企业还会围绕特定应用场景进行功能模块定制开发,形成差异化竞争。 在外骨骼机器人产业链下游,其应用场景十分多元,涵盖医疗康复、工业辅助、国防军工、消费娱乐等多个领域。医疗康复领域中,相关产品主要应用于医院、康养机构及家庭康复场景,旨在辅助中风、脊髓损伤等患者进行运动功能恢复训练;工业场景下,外骨骼助力设备在汽车制造、重型设备装配、物流运输等高强度作业行业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减轻工人劳动负担,减少工伤风险,提升生产效率;在国防军事方面,外骨骼机器人着重解决士兵负重行军和疲劳缓解等问题;随着技术发展推动消费级产品向轻量化演进、成本逐步降低,其应用边界持续拓展,在景区代步、登山辅助、老年日常行动支持等生活场景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此外,围绕外骨骼机器人衍生出的售后服务、操作培训、数据监测分析等配套服务,正逐步形成新的商业价值链条 。 睿兽分析整理相关公司近年的融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2019至2024年外骨骼机器人赛道的融资事件数量整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2019年共有15起融资事件,2020年小幅增长至18起,随后在2021年达到顶峰,共有 26 起事件,显示出该赛道在政策推动和市场关注度上快速聚集了一波热度。2022 年之后则进入了调整期。 相关企业 优龙机器人 长沙优龙机器人有限公司创立于2020年4月,作为智能康复外骨骼机器人领域的创新企业,聚焦柔性外骨骼机器人的研发与产业转化。企业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持有多项核心发明专利,并凭借卓越产品入选工信部《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公司技术底蕴源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耕外骨骼机器人领域持续创新。 其核心产品柔性外骨骼机器人历经多代技术革新,目前已发展至第三代,技术路线从早期刚性支撑模式,逐步演进为更贴合人体运动规律的肌肉动力辅助体系。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公司产品已覆盖国内多个省市,广泛应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并成功开拓国际市场,踝关节训练器等设备远销美国、印度、俄罗斯等国家。 在资本层面,2025年5月,优龙机器人获得重要战略支持,完成数千万元级融资。此次融资由长沙市属国资核心平台——长沙城市发展集团旗下领新基金独家投资,为企业后续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注入强劲动能。 傲鲨智能 上海傲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4月,公司专注于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研发与应用,致力于通过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打造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平台,为工业、医疗、消防等领域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助力用户应对复杂且危险的工作任务。根据公开资料,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曾入选上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海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 傲鲨智能目前的产品已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地面服务、矿山作业、物流运输等多个工业领域,并在德国、美国及东南亚等17个国家建立了销售渠道。在消费级市场,公司正与旅游景区和康养机构合作,探索户外助力和居家养老等新兴应用场景。同时,其外骨骼机器人产品也曾出现在《流浪地球2》电影中,由傲鲨智能作为设备支持方提供技术赞助。 面向大众消费群体,傲鲨智能打造了一系列轻量化、高性价比的外骨骼产品,其中包含PES-U储能型上肢外骨骼、FIT-U智能电动上肢外骨骼以及FIT-HV智能电动腰部外骨骼机器人,以此丰富产品矩阵,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不仅如此,该公司还重磅推出启元TR01人形外骨骼复合机器人。这款产品高度约190厘米,重120千克,配备27个仿生关节,能够承载40千克重物,一次充电可连续运行超两小时。TR01融合了外骨骼助力与人形机器人的核心功能,既能在AI学习技术的驱动下辅助人体运动,又能切换至自主运行模式独立作业,能够胜任更为复杂多样的工作场景。 2025年5月,傲鲨智能宣布连续完成两轮融资,由彬复资本领投,老股东国仪资本持续加码跟投。2023年8月,其完成A轮融资完成,融资金额并未对外披露,投资方为国仪资本。2024年7月,又完成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为敦鸿资产。 英汉思动力 2018年5月成立的深圳市英汉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锚定机器人动力领域,以电机设计为技术根基,在算法与动力系统研发上持续突破,打造出完全自主可控的国产化技术体系,构建起“AI学习模型+扭矩自适应算法+QDD动力单元”的一体化机器人动力解决方案。 公司推出的EX-07可穿戴式动力外骨骼机器人,凭借轻量化动力配置,在高强度训练场景中,能为使用者髋关节的屈伸运动提供稳定、持久的阻力辅助,形成智能化、响应及时的数字训练体系。该设备不仅实现了运动数据的精准采集,还可实时监测并分析髋关节运动时的角度变化、运动速度、受力情况及功率输出等核心指标,为专业教练定制训练计划和康复治疗方案提供科学、客观的数据支撑。 2025年6月,英汉思动力科技成功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XBOTPARK基金与Brizan Ventures等知名投资机构联合跟投,为企业后续技术迭代与市场拓展注入强劲动能。 热点讯息 2025年6月,“意念”控制下肢行走,这款“成都造”有望明年投入商用 近日,脑机接口领域又传来了新消息。“脑控外骨骼机器人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预计2026年上半年获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范新华介绍,脑控外骨骼机器人的核心之一是脑机接口,“当下,我们正将脑机接口技术应用在治疗抑郁症、交通驾驶等领域。” 2025年5月,德国German Bionic发布全球首款AI增强型通用外骨骼Exia 5月27日,德国机器人公司German Bionic在纽约重磅发布全球首款AI增强型通用外骨骼Exia。这款设备以端到端AI驱动为核心,能够基于数十亿条真实工作场景数据,实时学习并自适应用户的每一个动作,动态辅助最高可达38公斤。Exia不仅适用于制造、物流、医疗等高强度行业,还能为护理和康复领域带来革命性变革。German Bionic计划未来将Exia平台开放给全球开发者,打造外骨骼AI生态系统。 2025年5月,致远研究院发布了国内首款消费级AI外骨骼“塔山AsExo-TK1000” 在5月10日这一天,致远研究院重磅推出国内首款面向大众市场的AI外骨骼设备——“塔山AsExo-TK1000”。作为一款轻量化的可穿戴辅助装备,它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步态预判技术与力矩智能调节系统,通过实时精准采集用户运动数据,依托先进的深度学习算法实现体验优化,数据处理准确率达到惊人的99.2%。 这款产品搭载“进化型”智能算法,具备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动态适配不同用户的行为习惯,在持续使用中不断提升贴合度与辅助效果。致远研究院将积极推动该产品在康复治疗、户外登山、日常出行辅助等多元场景落地,全力加速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的市场化普及进程。 2025年4月,杭州一公司外骨骼机器人上线“秒空”,外骨骼机器人落地场景丰富 有媒体消息显示,近期,杭州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电商平台推出一款面向个人消费者的外骨骼机器人,定价2500元。产品一经上架便引发抢购热潮,仅15秒内,数百台库存迅速售空。企业透露,当前已有数百名消费者排队预订后续批次,市场反响远超预期。据了解,这款外骨骼助行设备具备显著的省力效能,穿戴者使用它行走一万步,可减少约百分之十几的体力消耗;其动力辅助效果强劲,输出扭力能抵消相当于两大瓶可乐重量的负荷,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行动支持。 2025年2月,泰山风景区引入AI外骨骼机器人,助力老年游客登山 2月10日,山东泰山风景区首次投入使用由泰山文旅集团携手深圳垦青科技共同研发的AI外骨骼机器人,专门为老年人及行动不便者提供登山助力支持。这款设备仅重1.8公斤,穿戴于腰部与大腿部位,借助AI技术实现与人体动作的实时同步助力,有效缓解关节负担。在春节假期期间,景区共出租10台该款外骨骼机器人,其中使用人群约半数为老年游客。泰山文旅集团透露,后续将持续加大智能养老辅助设备的推广力度。垦青科技也计划于今年推出新一代更轻巧的产品,旨在进一步深耕智能养老与康复辅助市场,更好地契合我国老龄化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