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信息一体化基于HIS和EMR的全院信息系统整合平台
智慧医院未来将持续在以新一代HIS系统+EMR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慧医疗、以标准化及高效为目标的智慧管理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智慧服务3大方面继续发展,并呈现出如下趋势。
未来医疗将是什么样?其中存在多个转型需求,包括医院业务模式从“以医院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型;医院付费模式从“按项目付费”向“按价值付费”转型;医院发展模式从粗放经营向精益管理转型,医院业务流程从以线下为主向“线下+线上”一体化转型,从以院内为主向院内、院外结合转型,医院工作内容从以临床为主向“临床+研究”结合转型等。
由此,HIT业界正面临两大转型,一是医疗信息系统的升级,二是医疗业务模式的转型。认为,“新一代医疗信息系统”的实质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狭义的“新一代”,也即新一代基础信息系统(HIS);二是广义的“新一代”,也即新一代智慧医院的全面构建与数字化转型。本文重点谈论狭义的“新一代”,也即新一代基础信息系统(HIS系统)。
医院信息一体化是通过整合医院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EMR)等核心模块构建的全院级信息化平台,旨在实现业务流程优化与数据互通。该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覆盖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大维度场景。HRP采购平台即典型案例,通过采购流程数字化实现全周期闭环管理 。2025年发布的专利技术进一步确立了包含数据中台、业务服务层和交互层的三级架构体系,形成覆盖临床诊疗与运营管理的全院解决方案。
架构设计
系统采用三级分层架构:数据中心层整合HIS业务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承担核心数据存储功能;业务服务层部署公共服务组件,提供医嘱执行、费用结算等基础功能;表示层通过门户网站实现人机交互,嵌入门诊预约、电子病历调阅等模块。该架构通过标准化接口协议,实现与PACS影像系统、LIS检验系统的无缝对接。
功能模块
智慧医疗体系包含门诊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质控等多项子模块,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可自动匹配诊疗方案,较传统模式缩短医嘱下达时间40%。智慧服务体系打造'一码通'就诊模式,患者通过移动端即可完成挂号、缴费、报告查询全流程,2025年产品数据显示候诊时间平均减少25分钟。智慧管理体系中的院长助手模块可实时调取运营数据,包含床位周转率、药占比等18项关键指标。
实施案例
XXX第一医院2024年上线运营管理系统(HRP),实现采购申请、预算批复、合同签订的全程线上化。该系统将纸质审批环节由7个缩减至3个,审批周期从14天压缩至5天。平台同步接入财务核算系统,使采购订单与付款凭证自动匹配率达98%,错误率由原先的12%下降至0.7% 。
技术特性
采用混合云架构保障数据安全,核心业务部署在私有云,外围服务依托公有云弹性扩展。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状态监控,呼吸机、输液泵等医疗设备在线率提升至99.3%。医院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系统专利技术引入区块链存证,确保电子病历修改记录不可篡改,数据校验通过率符合行业标准。
应用价值
通过医技科室协同平台,影像检查报告出具时间从6小时缩短至90分钟。药事管理系统实现三级药库联动,库存周转率提升30%的同时,近效期药品损耗率下降18%。运营决策支持系统可生成48类数据分析报表,帮助医院管理者识别16%的隐性成本浪费
发展趋势
医院信息系统经过近40年的发展,大部分医院已经被架构陈旧的HIS制约业务发展。一方面HIS厂商的技术人员流动,致使HIS对需求变更的响应越来越慢,成本越来越高,用户满意度越来越低;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的兴起和医疗服务市场竞争的加剧,医院对IT系统提出越来越多的需求以期满足业务模式变革和精细化管理需要。医院与HIS厂商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医院更换HIS的代价和风险则与日俱增。 可以说,陈旧架构的HIS已经成为医院信息化的绊脚石,制约了HIT行业的健康发展。HIS大厂占据着大医院的基础核心业务系统,凡是新进入的软件应用系统,都需要向HIS缴纳不菲的接口费,严重制约创新产品的应用准入。医院对新应用系统产品的选择,需要看HIS厂商的脸色,要么委屈选用HIS厂商推荐的产品,要么向HIS厂商支付高额接口费选用中意的优秀产品。 摆脱HIS厂家绑架劫持,不仅是多数医院的呼声,也是广大中小HIT厂商的心声。
2025年行业报告显示,80%的三甲医院开始部署全院级信息一体化平台,其中64%的机构将电子病历五级评审作为建设目标。未来发展方向聚焦于县域医共体平台建设,计划实现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
二、CIS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RIS系统是什么?
医院信息系统,简称HIS,是医院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从病人挂号、预约到就诊、检查、治疗以及费用结算等各个环节,实现了医疗信息的集中管理和高效利用。通过HIS,医院能够更高效地处理日常业务,提升服务质量,同时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HIS—医院信息系统
这一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构建的系统,为医院各部门提供了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它能够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及交换病人诊疗数据,同时满足所有经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HIS系统贯穿医院业务的全流程,实现对病人信息的全面追踪和动态管理。这不仅简化了病人的诊疗流程,优化了就诊环境,还显著提升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通过HIS,医院能够减轻事务性工作的负担,改善经营管理,保障病人和医院的经济利益,并为医学研究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源。
电子病历(EMR,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又称计算机化的病案系统,是一种通过电子设备(如计算机、健康卡等)进行保存、管理、传输和重现的数字化病人医疗记录。它不仅包含了手写纸张病历的所有信息,还具备诸多优势。美国国立医学研究所将电子病历定义为:一个基于特定系统的电子化病人记录,该系统赋予用户访问全面、准确数据的能力,同时提供警示、提示以及临床决策支持。在我国,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中指出,电子病历是由医疗机构以电子化方式创建、保存和使用的数据集成系统。它聚焦于门诊、住院患者(或保健对象)的临床诊疗和指导干预信息,是居民个人在医疗机构就诊过程中产生和被记录的完整、详细临床信息资源。
医院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可以便捷地记录患者就诊的各类信息,如首页、病程记录、检查检验结果、医嘱、手术记录以及护理记录等。这些信息不仅结构化,还包含非结构化的自由文本和图形图象数据。电子病历系统不仅涉及病人信息的采集、存储和传输,还涵盖质量控制、统计和高效利用等方面。
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
基于最新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围绕医院日常运营中的人、财、物管理,构建了一套以会计为核心、预算为主线、物流和成本为基础、人力资源及绩效薪酬为杠杆的决策体系。这一系统实现了医院运营中“物流、资金流、业务流”的有机统一,为医院提供了一个综合运营管理的平台,强化了管理者对各项资源的计划、使用、协调、控制、评价和激励能力。
此外,该系统还与财务管理闭环、物流、固定资产以及HISCIS等建立了数据集成,从而建立了多维度、多层次的内控与管理机制,确保医院经济安全、卫材安全以及设备安全。同时,通过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与分析,系统为医院提供了全面的运营监控与分析能力。
医学影像信息系统
简称PACS,涵盖了医学影像的存储与通信,旨在解决图像处理的技术难题。在现代医疗领域,该系统已扩展至放射学信息系统(RIS),并遵循DICOM3.0国际标准。它依托高性能服务器、网络和存储设备构建硬件基础,利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进行数据和图像的管理。系统核心在于医疗影像的采集、传输、存储和诊断,涵盖了影像采集传输、存储管理、诊断查询与报告,以及综合信息管理等多元化功能。
其主要职责是,将医院影像科日常产生的各类医学影像(如核磁、CT、DR、超声和各种X光机图像)通过DICOM3.0标准接口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大量存储。在授权后,这些影像能迅速调回使用,同时提供辅助诊断管理功能。
LIS系统
即实验室(检验科)信息系统,是医院信息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现代化与信息化进程。LIS系统不仅具备自动接收检验数据、打印报告及保存信息的基础功能,更融入了智能辅助技术,以应对大信息量的检验需求。随着IT技术的持续进步,人工智能在LIS系统中的应用日益普及。其核心目标在于提升检验效率与效益,降低运营成本及人力资源浪费,从而有效控制费用支出。
数据中台:通过数据中台整合HIS、EMR等多源异构数据,构建全域医疗数据资产池,实现数据的标准化清洗和统一管理。
数据一致性高:数据中台确保各业务系统之间数据的一致性和实时性,为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和临床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业务流程:
流程灵活:业务中台将挂号、诊疗、支付等业务流程模块化,能够快速响应医院的个性化需求,支持医院业务模式的变革和创新。
协同高效:通过医院服务总线(HSB)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松耦合集成,提高了业务协同的效率和灵活性。
系统集成:
企业服务总线(ESB):采用ESB技术实现系统集成,通过协议转换、消息解析、消息路由等方式,将服务提供者的数据传送到服务消费者,解决了异构系统之间的连通性问题。
标准化接口:通过医院服务总线(HSB)对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的接口实施标准化配置和运行监控,降低了系统集成的复杂度和成本。
运维管理:
运维成本低:微服务架构和容器化部署使得系统的运维更加简单高效,降低了运维成本。
响应速度快:采用敏捷开发模式,能够快速响应医院的需求变更,及时进行系统升级和优化。
总结
传统医疗信息化建设模式在系统架构、数据管理、业务流程、系统集成和运维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医院业务的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而新兴的双中台HIS&EMR一体化生态化模式通过采用云原生架构、微服务技术、企业服务总线等先进技术,实现了系统的解耦、数据的整合和业务的灵活协同,能够更好地满足医院在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下的业务需求,推动医院信息化向智能化、生态化方向发展。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