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AI医疗应用前沿

国产医疗大模型上演百模大战,哪些在领跑?

发布时间:2025-08-18 来源:AI应用探索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这两年来,国内医疗大模型可以说是遍地开花,特别是今年Deepseek爆火后,更加促进了医疗大模型的大量落地。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5 年 7 月,国内已发布的医疗大模型数量已超 200 款。仅在 2025 年上半年,公开资料显示新发布的医疗大模型就超过了 60 款。

那么哪些大模型表现更亮眼呢?

这里根据国内应用情况,综合精选了表现突出的医疗通用大模型和专科大模型,以供参考。


综合医疗大模型(通用类)


(排名不分先后)

1. 阿里健康 • 妙健康 2.0

以电商和健康服务场景为基础,妙健康2.0 将生活数据与医疗数据结合,通过AI进行健康管理和辅助决策。偏向流量与服务链路整合,背后依托阿里健康的医药电商业务场景。

2. 平安好医生 • AskBob

AskBob 医生助手建立在平安“医博通”大模型技术及五大医疗数据库之上,包括疾病、药物、处方、医生/资源、个人健康等数据,支持在线问诊、辅助诊疗、知识问答等功能,心血管专科表现接近三级医院住院医生水平。

3. 京东健康 • 京医千询(全面开源)

京医千询是京东健康自主研发的医疗大模型,2025 年 2 月开启全面开源,并在 MedBench 和 MedQA 上取得极高评分(综合得分 96.1,MedQA 得分 88.9)。其 2.0 版本通过多模态输入(病史、影像、检验报告)结合循证医学,提供临床诊断和个性化治疗建议,适用于肿瘤、心脑血管等复杂场景。

4. 百度 • 灵医智惠(GBI-Bot)

灵医智惠是百度以文心一言(ERNIE)为基础的医疗垂类大模型,结合 GBI 医药数据库打造 GBI-Bot,可以在网页端或微信端进行医药行业问答和知识服务,具备一定对话和参考能力。

5. 科大讯飞 • 星火医疗大模型 / 晓医

讯飞晓医 APP 基于星火医疗大模型提供症状自查、药物查询、中医辨证、报告解读、医院/科室推荐等功能,覆盖“看病前、用药时、检查后”全流程。到 2025 年 6 月,星火医疗大模型 V2.5 推出国际版本,提升专科诊疗推理能力,覆盖心血管、儿科、呼吸内科等场景,达到三甲主治医师水平。

讯飞晓医下载量已突破 2400 万,累计咨询量超 1.4 亿次,用户满意度达 98%。2025 年春,“星火医疗大模型 X1”上线,将用户健康档案深度融合,实现更精准、可执行的健康建议

6. 医联 • MedGPT

MedGPT 支持多模态输入输出(如文字、图像等),覆盖多个常见病症的辅助诊疗场景。相关报道简要提及其多模态能力与辅助诊疗定位

7. 腾讯 • 混元医疗版

基于腾讯生态资源(如微信、腾讯云等),提供医疗咨询和辅助决策功能,主要用于在线问诊与健康咨询。文中描述为医疗版混元助手,但缺少深层细节说明

8. 联影 •  “元智” 医疗大模型

由联影智能于2025年4月发布,涵盖文本、影像、视觉、语音、混合等五大模态:

    • 文本模型轻量化(仅70B),兼顾准确性与部署效率;

    • 影像模型由数千万级医学影像训练,支持300多个分割任务,准确度超95%;

    • 多模态融合能力强,可应用于复杂场景,如 AI + AR 手术辅助等 

9. 百川智能 • Baichuan-M2-32B

来自百川智能最新开源的医疗推理大模型——Baichuan-M2-32B,其在 HealthBench 医疗评测中表现领先,甚至超越了多款闭源模型,支持在 RTX4090 上单卡部署,适于中小机构私有部署 。

10. 医渡科技 • 医渡大模型

医渡科技自主研发的医疗垂域大模型是国内首个面向医疗垂直领域多场景的专业大语言模型,基于其“医疗智能大脑”YiduCore处理超40亿份医疗记录构建的知识图谱训练,在分导诊、基础医学、临床内外科等任务场景的评测表现超过GPT-3.5,并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头部医院落地应用,同时通过江苏“医惠保1号”提供24小时健康管理服务,实现B端与C端双向赋能。


11. 中科院 • MedGo

MedGo 是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联合研发的中文医疗大语言模型,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医生进行临床诊疗、教学科研及医院管理。通过结合无监督医学数据、监督数据与偏好对齐训练,显著提升了模型在临床问答与决策支持上的表现。

12. 卫宁健康 • WiNGPT

卫宁健康的医疗大模型WiNGPT是面向医疗垂直领域的专业大语言模型,基于通用GPT架构并结合高质量医疗数据训练,具备“小而专”、低成本交付和私有化部署三大特点。该模型从2023年的初代版本迭代至2025年的WiNGPT 3.0,参数规模从62亿提升至340亿,并引入临床思维能力,通过强化学习与循证医学结合模拟医生诊断逻辑,显著提升推理准确率和多模态数据融合能力。其应用覆盖智能问诊、病历生成、影像分析、科研辅助等场景,在医疗质控中准确率达90%-95%。

13. 华为 • 盘古大模型

华为医疗大模型以昇腾AI算力和盘古大模型为核心技术底座,覆盖病理诊断、药物研发、影像分析等多个医疗场景,显著提升效率与准确性。例如,与瑞金医院合作的RuiPath病理大模型可将单切片诊断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数秒,准确率超95%;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将新药研发周期从数年压缩至几个月,成本降低70%。

14. 蚂蚁集团 • 蚂蚁医疗大模型 

蚂蚁集团自主研发的医疗领域垂直大模型,具备千亿级参数和多模态交互能力(支持文本、图像、语音、视频),基于强化学习技术构建了“医学思维”推理能力,在MedBench、HealthBench等权威评测中多次以接近满分的成绩夺冠。该模型学习了超万亿tokens专业医疗语料,覆盖医学教材、临床指南、病历报告等核心知识,并联合上千位医学专家进行训练调优,在复杂医学推理、报告解读(准确率超90%)、皮肤疾病识别(支持50类)等场景表现突出。目前其技术已应用于独立应用AQ、医疗一体机等产品,服务超8亿用户和数千家医疗机构。


15. 左医科技 •  左医GPT
左医GPT是由北京左医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医疗领域大模型,基于Transformer架构,通过自注意力机制和多头自注意力结构增强医学文本理解能力。该模型在大规模通用语料库预训练后,结合专业医学数据进行微调,支持智能问答、病例分析、初步诊断建议、医学教育及智能病历书写等多种应用场景。其特色功能包括多模态交互(如语音转写为结构化病历)、端到端推理引擎,以及覆盖35个科室的6000余种常见病知识库,已落地全国200余家医院。



专科医疗大模型(聚焦某一领域)


模型名称
机构/团队
聚焦领域
亮点简介
LungDiag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团队
呼吸系统疾病
整合超 30,000 份 EHR,精准识别肺炎、COPD、支气管炎、肺癌等 10 种疾病;诊断准确率优于专家与 GPT-4,支持实时辅助诊断
观心(CardioMind β)
中山医院 + 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
心血管专科
国内首个心血管专科大模型,覆盖心脏病诊疗、预防和康复;支持影像+病历多模态输入,已在临床试点
齐鲁·心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华为 + 润达医疗
心肌病诊疗
整合超声、基因、影像等多模态数据,提供心肌病诊断、个性化治疗与预后预测,2025 年发布
智医随行
中国科大附一院 + 讯飞医疗
多专科(6 大科室)
覆盖普外科、骨科、血液科、神经外科、心血管科、肿瘤科;支持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管理
仁济泌尿专科智能体
上海仁济医院 + 蚂蚁集团
泌尿专科
构建专科大模型,基于 18 万份推理数据,结合医生逻辑训练,已服务超 30 万人次
岐黄问道
南京大经中医药信息
中医诊疗、养生调理
包含临床诊疗、症状辨证、养生建议模块,输出中医辨证、治则与方药,支持个体化调理
华佗 GPT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
中医问诊
支持交互式学习与问诊,辅助诊疗,提升中医智能化水平
神农中医药大模型
华东师范大学
中医药知识图谱
聚焦构建中医药知识图谱,强化结构化知识管理
TCMLLM
北京交通大学
中医诊断与处方推荐
基于专业数据微调,支持中医病证诊断、处方推荐
仲景(CMLM-ZhongJing)
复旦大学等
中医诊疗方案
输出详细的中医辨证论治与诊疗方案,结合临床语料进行优化
湘雅二院肾脏病模型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智慧眼科技
肾脏病、泌尿系统
聚焦慢性肾病预测、个性化治疗、肾脏肿瘤预后评估,覆盖全病程 AI 管理



发展趋势


1. 多模态融合

  • 新一代专科模型普遍强调 多模态数据融合(影像、基因、病历、超声、检验数据等)。例如:齐鲁·心智融合超声 + 基因 + 影像,观心(CardioMind β)融合影像+病历。

  • 这种模式更接近真实临床环境,提升了诊疗的全面性与精准性。


2.产学研医协同加速落地

  • 典型模式:顶级医院 + 大厂、科研院所 共同研发。

  • 如:仁济医院+蚂蚁集团(泌尿专科)、齐鲁医院+华为(心肌病)、科大附一院+讯飞(多专科)。

  • 确保模型既有科研深度,也能快速走向临床应用。


3. 专科化是医疗应用大方向

  • 从最初的通用医疗大模型(偏问答、病历总结)到如今的 专科细分,已经覆盖呼吸、心血管、泌尿、肾脏、肿瘤等临床重点专科。

  • 专科模型在临床诊断准确率和性能上明显优于通用大模型,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应用需求。


4. 中医将成为重点突破口

  • 中医大模型数量最多:如“岐黄问道”“华佗GPT”“神农中医药大模型”“仲景”等。

  • 覆盖 问诊、辨证施治、处方推荐、知识图谱、养生调理 等多个环节,适合做“可解释性”较强的应用场景。

  • 有望推动中医知识的 标准化、数字化与国际化


5. 临床验证与规模化应用起步

  • 部分模型已进入大规模试点与临床应用

    • 仁济泌尿专科智能体 已服务超过 30 万人次;

    • LungDiag 在多中心临床数据上验证准确率优于 GPT-4;

    • 智医随行 覆盖 6 大专科,支持全病程管理。

  • 越来越多模型强调 真实世界数据验证 + 医保/医院场景落地


6. 可解释性与安全性

  • 医疗场景要求模型输出可追溯、可验证,避免“黑箱决策”。


7. 轻量化与本地化部署

  • 在医院端可部署轻量模型,保障隐私及数据安全,同时降低对算力的依赖。

  • 小而强的模型会越来越吃香。


8. 监管与合规需求提升

  • 医疗大模型的临床使用需要符合国家对医疗器械、人工智能医疗辅助系统的监管要求。

  • 专科化发展也要求更精细的数据安全、伦理与可解释性规范。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