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了看个病,在不同的医院之间来回奔波,重复做着相同的检查,病历资料也常常混乱不堪;又或者,在基层医院看病时,总担心医疗水平有限,而大医院又人满为患,挂号难、看病难,让人望而却步 。这些就医过程中的困扰,相信许多人都感同身受。
不过,好消息来啦!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难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国家疾控局综合司联合发布了一则重磅通知 ——《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功能指引的通知》。这可不是一份普通的文件,它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将在医疗领域掀起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为我们的就医体验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
这份《通知》内容丰富,涵盖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的多个关键层面,对未来县域医疗发展意义深远,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快速了解下它的核心要点吧! (一)5 大方面,36 项关键功能 《通知》里明确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的 5 大方面,总共 36 项关键功能,每一项都切中了当前医疗服务中的痛点和难点,致力于全面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区域医疗服务协同应用,这可不是一句空话,它通过打造医学影像诊断、心电诊断、医学检验、病理诊断、远程会诊、消毒供应、医疗急救等 7 个资源共享中心的信息化功能,让县级医院与基层卫生院之间实现了深度协作 。以前,基层医院设备和技术有限,很多检查患者只能往大医院跑,现在有了这些共享中心,患者在基层医院做完检查,数据实时上传,上级医院的专家就能在线诊断,真正做到了 “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大大节省了患者的时间和精力 。 便民惠民服务协同应用则聚焦在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上,一共有 9 项信息化功能,比如电子健康卡应用,以后看病再也不用带着一沓病历和各种就诊卡了,一张电子健康卡就能搞定所有信息;还有 “互联网 + 诊疗” 服务,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和医生在线交流,复诊、开方、买药都能在网上完成;“互联网 + 慢病” 协同管理,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全流程的健康管理服务,时刻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 。 医疗管理服务协同应用从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合理用药审核及药事管理、医保业务协同、远程医学教育、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这 5 个角度出发,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管理水平。检验检查结果互认避免了患者重复检查,减轻了经济负担;合理用药审核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医保业务协同让患者报销更便捷 。 公共卫生服务协同应用包含慢性病、老年健康、妇幼保健、疫苗接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其他卫生等 7 项业务协同服务功能,将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紧密结合,做到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提升县域整体公共卫生水平 。 基层医疗卫生综合管理通过综合决策管理可视化展示和人力资源、财务、物资、药品耗材、行政、医共体绩效、医疗废弃物等统一协同管理的 8 项功能,实现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了运营效率,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 (二)4 大建设模式要点 光有功能还不够,如何把这些功能落地实施,《通知》也给出了 4 大建设模式要点 。 强化省市统筹集成部署,强调以省统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基础,一体化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应用信息系统建设。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加强全省医共体的服务信息和功能统筹,避免各地各自为政、重复开发,减少资源浪费,防止出现新的信息孤岛 。如果每个县都自己搞一套信息系统,不仅成本高,而且系统之间还可能不兼容,信息无法共享,而通过省市统筹,就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 统一信创网络管理要求,对硬件设施设备与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产品都提出了符合信创要求和软件正版化的工作要求,网络架构优先依托电子政务外网。这不仅保障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也顺应了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发展趋势,为医疗信息化建设筑牢了安全根基 。在如今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保障医疗数据的安全至关重要,信创产品可以有效降低安全风险 。 优化系统信息协同共享,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协同应用,将慢病、老年健康、妇幼保健、护理、中医药、疾控、预防保健等业务充分融合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系统建设中,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只有打破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的壁垒,才能让医疗服务更加连贯、高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 完善数据信息安全保障,不断强化安全技术措施,完善信息系统防御体系,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等保和密码应用,防范数据集中存储后的数据泄露和滥用风险,筑牢网络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同时,落实安全可靠要求,做实应急预案,加强网络安全日常监测和运维管控。患者的医疗数据包含了大量隐私信息,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数据安全保障是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 《通知》发布后,各地积极响应,纷纷投入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不少地区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下面就来看看江苏东台、福建三明、浙江嘉善这三个地方的成功案例吧! (一)江苏东台 “十大中心” 模式 江苏东台可以说是这一轮医共体信息化建设中的 “尖子生”。他们创新性地构建了远程会诊、临床检验、网络心电、区域影像、智慧急救、集中审方、健康随访、医护调度、药物配供、消毒供应这 “十大信息中心” ,把市、区域中心、镇、村四级医疗卫生机构紧紧连在 “一张网” 上 。 在东台,村卫生室能采血、做心电,镇卫生院能拍 CT 或扫核磁,而且检查结果能实时传输、远程诊断。要是遇到疑难病症,基层医生直接就能呼叫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的专家在线会诊,真正做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就拿网络心电中心来说,给所有村卫生室都配备了高标准心电图机,村民在村卫生室做完心电检查,信息马上就能传输到镇卫生院或市心电会诊中心,诊断结果又能实时回传,累计已经服务了 15 万人次,危急值识别率也提升了 40% 。 区域影像中心同样成绩亮眼,累计诊断、会诊超 13 万人次。以前基层医院影像诊断水平有限,很多患者只能去大医院排队等检查,现在有了这个中心,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患者在镇卫生院做完检查,数据实时上传,专家在线诊断,大大节省了患者的时间和精力 。 从整体成效来看,东台的市域内就诊率稳稳地保持在 90% 以上,基层服务占比更是高达 75% 。“十大中心” 年均服务 25 万人次,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从 2021 年的 75.23% 提升到了 2023 年的 95.36% ,不仅提升了医疗质量,还为群众节约看病就医费用超亿元,真真切切地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实惠 。 (二)福建三明 “医卫融合” 实践 福建三明在医改领域一直走在前列,这次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上也不例外 。他们通过升级改造基层卫生系统,成功突破了四大瓶颈 。 首先是统一标准,建立起全市统一的电子病历规范,让医疗信息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能够顺畅流通 。其次是实现系统融合,让医疗与公卫数据实时交互,真正做到医防结合 。在质量管控方面,实施处方前置审核和病历质控,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还有服务创新,推出家庭病床等新型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 就拿心血管疾病标准化诊疗系统来说,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院前、院中、院后的全程管理 。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时,医生就能通过系统获取患者的既往病史、检查检验结果等信息,做出准确诊断 。治疗过程中,数据实时上传,上级医院的专家可以随时进行指导 。患者出院后,还能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行康复随访,确保患者的健康得到全方位的关注 。 在慢病管理上,三明也颇有成效,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提升了 28% 。通过信息化系统,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进行全程管理,定期提醒患者复诊、服药,提供健康指导,有效控制了病情发展,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三)浙江嘉善 “长三角一体化” 探索 浙江嘉善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中打出了一套漂亮的 “组合拳” ,探索出了 “长三角一体化” 的新路径 。 嘉善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大力推进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了省、县、乡、村四级资源共享 。在智慧服务方面成绩突出,预约诊疗率达到 42.45%,智慧结算更是高达 466 万次 。患者通过手机就能预约挂号、查询检验检查结果、进行医保结算,就医效率大大提高 。 在跨域协同上,嘉善与 37 家长三角医疗机构实现了互联互通 。患者在嘉善就诊时,如果遇到疑难病症,医生可以直接与长三角地区的专家进行远程会诊,还能实现双向转诊 。比如,嘉善的患者可以转诊到上海、杭州的大医院,病情稳定后再转回嘉善进行康复治疗,真正做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 。 值得一提的是嘉善的 “5G 健康小屋” ,这可是医防融合的典范 。居民在社区的 “5G 健康小屋” 里就能进行身高、体重、体脂、血糖、血压等指标的健康自测,数据实时上传到健康管理平台 。家庭医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实现了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 。 在数字监管方面,嘉善建立了覆盖 610 项指标的监测体系 ,对医疗服务质量、医保基金使用、药品耗材管理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测 。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精准监管,保障了医共体的高效运行 。 《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功能指引的通知》的发布,无疑是我国医疗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为县域医疗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更加美好的医疗服务蓝图 。 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县域内的医疗资源将实现更加高效的整合与利用,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将大幅提升 。患者将不再为看病难、看病贵而烦恼,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连续的医疗服务 。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的深度融合,也将让疾病预防关口不断前移,群众的健康水平得到更好的保障 。 当然,政策的落地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关注和支持 。在这里,我呼吁大家多多关注当地医共体建设的进展,积极为身边的人宣传医改政策 。如果你是一名患者,不妨在就医过程中体验一下医共体带来的便利,并提出你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如果你是一名医疗工作者,那就更要积极投身到医改的浪潮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贡献力量 。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期待一个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新时代早日到来!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