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9 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一方案的出台,无疑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注入一剂 “强心针”。从政策顶层设计到地方实践探索,从资源投入倾斜到服务能力提升,一系列举措正为基层医疗机构发展铺就道路,也让人们对 “基层医疗春天是否到来” 充满期待。
政策聚焦:以人民健康为核心,锚定基层医疗发展方向
此次国常会明确,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要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摆在更突出位置。这一定位,从根本上确立了基层医疗在国家卫生健康体系中的基石作用。
《方案》围绕群众就医需求,提出多维度提升路径。在服务能力建设上,重点加强慢性病防治、康复护理能力,旨在提高基层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让群众 “小病不出社区、常见病不出乡镇” 成为常态;在政策协同上,推动医疗、医保、医药 “三医联动”,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倾斜,完善医保支付政策并扩大用药种类,从制度层面解决基层 “缺钱、缺药” 的痛点;在长远规划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纳入 “十五五” 规划重要内容,为基层医疗事业发展提供长期政策保障。
回溯政策源头,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并非临时举措。2024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将其确定为 2025 年重点任务之一。2025 年 8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正式启动实施该工程,通过统筹资金、整合资源,着力补齐基层医疗服务短板,政策的连续性与执行力为基层医疗发展筑牢根基。
资源倾斜:真金白银投入,破解基层发展瓶颈
基层医疗的 “弱”,很大程度上源于资源配置的 “不均衡”。此次工程实施中,“真金白银” 的投入与精准的资源调配,成为破解瓶颈的关键。
在资金支持方面,2025 年国家统筹各类中央资金约 88 亿元,专项用于县级医院、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同时推进县域医学影像、心电诊断、医学检验、消毒供应、中心药房(共享中药房)等 5 大资源共享中心提标扩能。这一举措直击基层 “检查能力弱、诊断水平低” 的问题,通过 “乡镇检查、县级诊断、结果互认” 模式,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县级医院同质的检查诊断服务,避免 “小病大跑” 的奔波。
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上,125 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通过远程医疗、巡回医疗、对口帮扶等方式,已累计服务基层患者 400 多万人次。同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培养工作大力推进,旨在打造一支 “留得住、干得好” 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 人才是基层医疗的 “活水”,这一举措从根本上解决基层 “缺人” 难题,为服务能力提升提供可持续支撑。
地方层面也积极响应,广东省的实践颇具代表性。2025 年 4 月,广东省发改委、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联合发布预通知,集中推进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建设项目:一方面支持县域医共体资源共享中心和中心药房建设,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推广智能医学影像辅助诊断,配置智慧多功能巡回诊疗车,破解边远地区医疗服务难题;另一方面推进县级医院和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提档升级,支持基层医疗设备以旧换新,实现数字化迭代升级。这些举措因地制宜,为全国基层医疗资源优化提供了 “地方样本”。
现状与目标:从 “全覆盖” 到 “高品质”,基层医疗稳步前行
判断基层医疗的 “春天” 是否到来,既要看向政策与资源的 “输入”,也要审视当前的 “基础” 与未来的 “目标”。
从现状来看,我国基层医疗体系已具备一定基础。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截至 2024 年底,全国有超 60 万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涵盖 3.7 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3 万个乡镇卫生院、57 万个村卫生室,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超 500 万名基层医务人员坚守一线,为群众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及日常医疗服务,“家门口看病” 的便利性已初步实现。同时,地方探索也取得成效,如四川、湖南等地在距离县城较远、服务人口较多的乡镇卫生院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使其医疗水平基本达到二级医院标准,让常见病、多发病在乡镇就能得到解决。
从长远目标来看,基层医疗正朝着 “更高品质、更便利可及” 迈进。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等 13 个部门 2025 年 4 月印发的《关于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建设的指导意见》,三个阶段目标清晰明确:到 2027 年,实现乡镇、街道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行政村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全覆盖,力争居民 15 分钟可达最近医疗服务点,基层医疗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到 2030 年,基层医疗布局更均衡,远程医疗和智慧化服务基本普及;到 2035 年,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与新型城镇化、乡村全面振兴相适应,能更好满足城乡居民高品质健康需求。
春天已至,未来可期
从国常会审议通过方案,到中央与地方协同推进实施;从资金、人才、技术的全方位倾斜,到 “全覆盖” 向 “高品质” 的目标跨越,医疗卫生强基工程的推进,正在为基层医疗机构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 —— 资源更充足、能力更强劲、服务更贴心,群众的健康获得感不断提升。
虽然基层医疗仍面临部分地区服务能力不均衡、人才留存难度大等挑战,但随着政策的持续落地、资源的不断投入、技术的创新应用,基层医疗机构正逐步摆脱 “弱、小、散” 的标签,朝着 “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 的方向稳步前行。可以说,基层医疗的 “春天” 已悄然到来,而这股春风,终将吹遍城乡每一个角落,守护更多人的健康福祉。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