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

骨科手术机器人天智航2021年报,营收1.56亿,总手术量过万例

发布时间:2022-05-06 来源:器械之家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军企业天智航(688277)发布2021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14.80%;去年研发费用达到1.1亿元,同比增长48.14%,占营收的比重约为70.37%;亏损7993.32万元。截至2021年末,报告期内总手术量超过10000例,同比增长超过60%。 当“第一”,真的不容易。 伴随着争议,迷雾中前行,偶然见曙光,时常履薄冰。

01曙光—坚定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推进2021年,在研发支出增长48%的情况下,天智航的研发稳步推进。

机器人产品研发进展:

  • THA(全髋关节置换机器人)处于研发阶段;

  • TKA(全膝关节置换机器人)注册临床入组工作即临床试验手术已全部完成;

  • 预研阶段的手术机器人融合超声骨刀系统以及手术机器人融合高速磨钻系统成功在临床手术中成功应用;

  • 与强生共同研发的Viper Prime天玑脊柱机器人手术整合方案2021年11月正式获得NMPA批准,并在多家医院实现应用;

  • 骨科手术机器人机械臂与光学相机设计已完成;

  • TKA耗材包的研发工作正在进行中。

(从近日报道看到,天智航在继续加大研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如2022年4月16日,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林恩全和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蒋协远为“骨科手术机器人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揭牌。该中心由北京积水潭医院联合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水木东方医用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致力于围绕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开发、工程化、临床验证及示范应用,不断提高骨科手术的精准性和可靠性。)

▲ 骨科手术机器人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专利成果数量:

2021年,公司新提交专利申请90项,其中有31项是发明专利申请;新获得专利授权63项,其中包括发明专利授权10项。截至2021年底,公司共累积申请专利343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24项;累积获得专利授权208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9项,目前有效专利195项,包括发明专利36项。此外,截至2021年底公司软件著作权累计申请并获得备案授权30项。

市场推广:

  • 2021年2月,天智航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2.0”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在同年4月底正式推向市场。

  • 2021年12月,天玑2.0骨科手术机器人国际版取得了CSA认证证书,为进入欧美市场提供了有利的必要条件。据了解,天玑2.0是国际上唯一能够开展四肢、骨盆以及颈、胸、腰、骶脊柱全节段手术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精度达到0.8毫米,术中辐射减少70%以上,手术效率提高20%以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能大幅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与效率。

  • 2021年,天智航分别携手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立了机器人应用培训中心,为骨科医生提供学习骨科手术机器人在脊柱、创伤、四肢等领域中临床应用的学习交流平台。其他机器人手术技能培训、线上培训课程“天玑学院”等稳步推进。

高端人才:

引入史赛克中国区老大马敏任天智航总裁,马敏曾任职于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医疗部、GE通用电气医疗集团、柯惠医疗、美敦力医疗、史赛克医疗,拥有30年医疗器械行业的从业经验。入职公司前,任史赛克医疗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02“迷雾”—医保支付以天智航为代表的的骨科机器人手术能否收费,收多少,是一团迷雾。 曾经,厂商没奢望医保能报销,默认一个省一个省的磕收费目录; 后来,上海市医保和北京市医保出手,腹腔镜和骨科手术机器人被纳入,像是拨云见日,一时激发了医生和科学家们下场医疗机器人的热情; 2022年3月初,网传某征求意见稿给出的指南是2000元,大大低于预期,“凉凉”声传遍业内(颇为积极的一面是:这也是认可了手术机器人,如果该文件真的下发,厂商不用再一家一家跑目录了,可以直接铺全国。) 2022年3月30日晚,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联合出台人工关节集采的配套措施相关文件。其中,对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收费原则作出规定——不单独设立收费项目,以传统手术价格为基础按比例加收。(未提及手术机器人配套使用的工具包和耗材)

这里MedRobot补充说明:其实手术机器人类型繁多,各自具有的临床效果、卫生经济学意义各不相同。比如骨科手术机器人,有脊柱、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创伤复位等多种类型。 3月份医保文件针对的是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目前国内有4家拿证, 和华瑞博、键嘉、骨圣元化、微创鸿鹄 ;天智航的全膝关节置换机器人刚完成临床试验。

03“薄冰”—临床获益现阶段,骨科手术机器人是不是临床“刚需”?能解决多少问题?MedRobot有深度文章特别描述。为何骨科机器人与大外科机器人几乎同时起步,但商业上大外科机器人更成功呢?)有医生发文指出,目前骨科脊柱手术机器人只是帮助大夫定位,提供导针置入路径而已,解决的是手术中的次要矛盾,而非矫形、减压等主要矛盾,算不上“雪中送炭”,至少现在还只属于锦上添花。 但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更多耐心呢? 大部分医生们有耐心。“我梦想中,未来的创伤骨科手术室,是由机器人全程参与的。手术床上有很多长着智能眼的机械手,这些机械手能够透视患者全身的创伤,并针对创伤部位进行微创、精准的手术操作。患者在急诊检查完,确定没有生命危险后,被推入这个手术室,几小时后再出来,就复原了。”——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吴新宝“例如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办公文教等,甚至我们日常生活的几乎全部,都在走向自动化、智能化,医学不可能游离于这些之外。事实上,医学一直在发展和进步,但由于它实在是太特殊了,既是人的科学,也是人性的科学,所以它的发展永远走在科技发展的后面,虽永远滞后,但永远跟随。”——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林进MedRobot认为,应该给与技术创新以耐心,包括找到临床价值点,科学家和医生们搞清楚到底应该如何设计创新产品……都需要时间,甚至很长时间。但是,客观上,耐心是个奢侈品。二级市场可能没有耐心。而医保是个复杂的体系。北京市医保、上海市医保对手术机器人给出了认可。2022年4月12日,海淀区医保局调研天智航和北京医用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鼓励企业加强智能骨科手术体系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

▲ 海淀区医保局调研天玑Ⅱ骨科手术机器人项目

但国家医保局需要考虑更大的整体,临床服务要“质价相符”。(至于医保到底能否为创新科技买单?医保买单的是什么?医疗科技创新产品应该如何去理解,是另一个大话题,我们后续文章详细探讨。) 无论如何,“长子”肩负重任。人前打起精神仍然备受指责,背后头悬梁锥刺股却未必有成效。

图片来自《继承之战》 衷心希望行业龙头再争口气,让手术机器人真正为患者带来福音,行业真正发展起来,翻红翻红吧!

图片来自《继承之战》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