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慢病管理新范式

慢性疾病管理新范式:从可穿戴超声到机器人超声,解读最新European Radiology 综述与中国启示

发布时间:2025-07-07 来源:Space-eyee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近年来,随着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肝病等)发病率持续攀升,如何实现高效、低成本、可持续的长期随访与管理,已经成为全球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共同挑战。2025 年European Radiology 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系统梳理了可穿戴超声、机器人超声和 AI 数据分析在慢病管理中可能带来的革命性改变。这些前沿技术不仅代表了医学影像与慢病管理结合的新方向,也为未来推动健康公平、优化随访模式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

可穿戴超声:动态监测的潜力与待解难题

该综述首先介绍了可穿戴超声的发展现状。随着柔性探头阵列、低功耗芯片、无线实时传输等技术持续进步,可穿戴超声设备已能够实现对肌肉状态(如早期衰减、肌力恢复)、外周血流动力学、心脏功能等关键生理参数的连续动态监测,在糖尿病合并肌少症、心功能波动、外周血流异常等慢病并发症的早期发现中展现出潜力。

作者指出,目前此类技术大多仍处于实验验证阶段,尚缺乏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随访数据,佩戴舒适性、数据一致性及参数标准化等方面仍需进一步优化。

微信图片_20250707123510.jpg

(可穿戴超声工作示意图)


机器人超声:标准化与远程化的突破口

机器人超声则被视为推动标准化随访和远程医疗的重要工具。综述重点分析了结合AI 的远程操作机器人超声在肝脏和甲状腺慢病随访中的应用前景。这类系统支持标准化的图像采集与远程报告生成,有助于降低对操作者技术水平的依赖,并适配基层医疗和居家随访需求。

然而,目前高成本、设备互操作性不足(包括数据接口不通用、协议不兼容、数据格式不统一等)、临床大样本验证数据缺乏等,已成为其广泛推广的现实障碍。

微信图片_20250707123513.png

机器人超声远程操作系统流程图


未来方向:全球协作与可持续解决方案

在未来发展策略上,作者呼吁建立全球统一的影像随访数据标准,推动低成本可穿戴式超声和AI 机器人超声设备的开发,以防止数字健康鸿沟进一步扩大。此外,还需加强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体系建设,构建跨学科协作机制,为慢病患者提供真正可持续的影像随访解决方案。

中国启示:技术融合与现实挑战

结合中国实际,我们不难看出此类技术探索对慢病管理体系变革的启示。根据国家卫健委2024 年数据显示,中国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 86% 以上,慢病防控还面临人力紧张、地区随访不均衡(如偏远地区随访覆盖率低、频次不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如优质医院和专业医师集中在大城市)等现实问题。

可穿戴超声与机器人超声若能与中国慢病分级管理、远程医疗、基层医疗体系进行深度融合,无疑将为老龄化社会、行动不便人群和偏远地区居民提供新的随访与管理路径。

微信图片_20250707123516.jpg

中国慢病负担数据可视化图

但是,现实情况面临严峻的挑战。目前可穿戴超声等商业化产品在中国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要推动进一步的普及,还需全社会合力攻关,包括降低设备成本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升设备可及性以解决地区严重覆盖不均、设备成本高昂、缺乏专业基层人员培训等问题,以完善行业标准以强化技术规范,以及明确医保支付路径以扫除推广阻力。

【慢病管理传统 vs 技术创新对比表】


内容
传统随访
可穿戴 / 机器人超声随访
数据获取
人工、离散、低频
连续、动态、标准化
区域覆盖
依赖医疗资源分布
可延伸至偏远地区
成本
人力和交通成本高
设备成本高(初期),长期可优化
随访依从性
有望提升


未来应推动产学研医协同攻关,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验证技术价值,建设国家级慢病影像数据库,并在政策引导和医保支付机制创新上取得突破,让技术真正惠及广大患者群体。

这篇综述提醒我们:技术突破只是起点,真正能改变慢病管理困局的,是基于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可及性和大规模临床转化。对于中国来说,如何结合国情,把握机遇,是全行业需要深入思考和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数据来源】

1.Ultrasound-enabled diagnostics and therapeutics for chronic diseases: advances in wearable and robotic systems. European Radiology, 2025; DOI: 10.1007/s00330-025-11595-0.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慢性病防治报告(2024).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