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医院后勤内部运行机制管理水平,持续优化内控环境,后勤职能部门落实医院后勤职能标准化管理,通过厘清后勤部门之间的边界、优化内部结构、建立健全制度、科学设定职责分工和制衡措施,强化“一岗双责”,注重风险识别及总结优化,推进后勒职能部门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公共服务的效率提高、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经济信息真实完整、防范舞憋和预防腐败,使后勒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后勤职能管理方面
通过健全部门内控组织机构、落实标准化管理及系列防控措施,查找和改善运行机制的薄弱环节,结合医院后勒管理需求,对整个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成本进行控制定制化构建防控指标并加以应用,促进后勤管理标准化。 (一)优化内部结构 以后勤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内控的首要责任人,对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部门其他骨干人员要抓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内控建设工作。 (二)标准化制度流程 职能及业务部门要结合法律法规、医院规章、自身实际的经济活动及相关业务活动建立可行性内控制度并制订流程,并将控制方法有效地应用在实际工作中。 (三)实施风险识别与评估 风险识别强调全面性和系统性,风险评估强调重点性和方向性,部门应全面了解实施项目在医院运营中的风险情况,并根据内控制度、工作流程及岗位职责,评估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量化风险及其特征、不良事件发生的条件及可能性、对工作目标的影响程度。结合四分法,统一部门各个层面对风险等级(一般可分为高、中、低三级) 的认识,形成防控指标,合理确定风险防控措施,纠正偏差,重点关注高风险点的应对,使组织朝着既定目标发展,以消除或降低风险的危害程度( 见表1 )。 表1 医院后勤内控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登记表
二、后勤职能业务方面 在运营过程中,内控管理建设应重点关注各职能部门是否已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合理设置关键岗位,同时还应特别关注以下内控要点。 (一)预算管理 遵循“三严格”原则,严格强化预算约束及关键环节的管控,按照内控管理体系要求严格进行后勤部门预算编制,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按规定严格审核各部门预算的调整和追加,将各项预算经费任务分解、落实到人。 (二)支出管理 实施项目经费归口管理,明确岗位职责权限,加强成本管控,对提供的各类支撑依据的合理性、支出进度的规范性、凭据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进行把控。 (三)合同管理 实施合同归口管理,明确经济活动签订合同的范围及条件,有效监控合同的履行情况,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同时通过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归档的合同内控管理机制,有效防范合同风险,为后勤管理工作创造安全的法律环境,避免因合同管理不当而造成的损失。 (四)资产管理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施归口管理,明确使用责任,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及盘点对账实不符的情况及时处理,提升资产精细化管理程度。 (五)建设项目管理 严格项目审批程序,建立有效的招投标控制机制,杜绝截留、挤占、挪用、套取建设项目资金的情况,严格把控项目质量、安全、进度、造价管理,同时做好建设项目相关档案,及时办理移交手续。 (六)社会化外包管理 业务外包是做好专业分工的重要手段之一,与医院运营成本、资源配置密切相关,是有效推进医院战略目标实现的途径,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业务外包实施方案、审核批准流程、承包方的选择、外包合同签订及外包过程的管理、验收及经费控制等环节。 (七)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是人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对直接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进行收集、整理、利用、归档和保管的系列工作,为有效决策提供依据,数据真实性、资料完整性、管理规范性是档案管理的要点。 三、总结及优化 部门内控报告是具体反映后勤职能部门内控管理建立、实施情况及优化办法的总结性综合文件(原则上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总结过程应当根据部门年度内控工作方案及实际执行情况,客观反映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优化和提升的措施;报告的内容应具备全面性、规范性、重要性及客观性,其部门主要负责人对编制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四、监督与评价 监督评价是对工作进行适当提醒、经常监督,并依据法律法规、程序要求等进行考核、判断和褒贬的工作方式。内控的监督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两项。 (一)内部 医院纪检、审计的监督评价。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二)外部 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评价。保持外部纪检审计及行政主管部门监督与评价的独立性,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验,接受客观公正的考核,部门按监督评价结果对内控失效和待优化点不断迭代并良性循环,推动内控体系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