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复盘:三天内的行业变革信号
鼓楼医院发布“博爱大模型”(2025.8.23)
核心突破:影像报告生成效率提升10倍,感染辅助判断准确率超95%,全程由医院工程师与南京大学团队自主研发。
深层意义:三甲医院跳过厂商定制,直接主导核心算法开发,证明医疗信息化需深度绑定临床场景。
飞利浦推出“彗心介入数字化平台”(2025.8.22)
技术价值:实现介入诊疗全流程一体化,解决导管室多设备数据割裂问题。
生态定位:飞利浦每年投入17亿欧元研发(50%用于AI),专利超1000项,但强调“不为技术炫技,只为临床痛点”。
讯飞医疗中报公布(2025.8.25)
数据亮点:营收2.99亿元(+30.26%),净亏损收窄42.86%;区域解决方案收入激增178%。
商业验证:智医助理覆盖全国697个区县,完成10.1亿次诊断,规模化应用反哺模型迭代。
医疗信息化正在经历价值锚点的根本转移:
过去:项目成败取决于招标参数和验收报告(大部分是商务验收);
现在:医生是否主动使用、患者体验是否提升、临床效率是否质变成为衡量标准。
典型案例对比:
唯有融入日常工作流的产品,才能形成“使用→数据反馈→模型优化”的飞轮效应。
1、临床融合能力
鼓楼医院模型研发由医生与工程师共同主导,确保算法匹配实际诊断路径;
飞利浦在实施团队中配置临床背景人才,破除技术与医疗的认知壁垒。
2、数据闭环能力
讯飞医疗依托安徽影像云平台,接入1970家机构,用980万次会诊数据训练模型;
鼓楼医院构建“数智一体化平台”,整合专病数据库与AI训练应用。
3、生态共生能力
飞利浦与亚马逊、英伟达合作强化算力底座,同时向本土医院开放接口;
讯飞医疗参与制定《医疗健康行业智能体标准体系》,主导10项子标准。
1、临床验证(医生愿用),如鼓楼影像模型:医生因“节省9分钟”主动推广;
2、运营验证(医院愿付),如讯飞区域方案:基层付费意愿驱动收入增178%;
3、商业验证(企业可持续),如飞利浦介入平台:解决耗材管理漏洞,直接关联医院成本控制。
当鼓楼医院工程师与博士生写出的代码每天被调用1.7万次,当讯飞医疗用10亿次诊断积累定义行业标准--医疗信息化的竞争已逐步从“商务能力”转向“产品生命力”。未来属于那些深入医疗场景洞察,如手术室、影像科、门诊间等,用代码解决具体问题的团队--因为最好的验收报告,写在医生与患者的日常选择里。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