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医院建设

医院信息系统的“一体化”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8-26 来源:智医信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国内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大多数是“拼多多”。HIS、LIS、PACS、EMR等由不同厂商分头建设,接口林立、风格迥异,医生在屏幕之间来回切换,护士在表单里反复誊抄,信息科在厂商中游走接口,院领导在指标中寻找口径。

于是,一体化成为医院信息化的高频词,但它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次招标就能解决的工程,而是一场涉及厂商、应用、数据、管理、操作、业务的系统工程。只有把这六个维度像齿轮一样严丝合缝地啮合,医院信息化才能真正从“能用”走向“好用”,再走向“爱用”。

开头
先讲三个小故事

故事一发生在临床科室。临床医生下医嘱先在医嘱系统敲医嘱,再调到全院检查预约系统去预约,再打开电子病历系统写病历,再到PACS和LIS系统看报告,最后又再护理系统看文书。这是有些医院的信息化场景,多套系统、多把钥匙、多重密码,病人疼得冒汗,医生急得冒火。

故事二发生在信息科。一家医院少则十来家厂商,多着几十家厂商,接口费一个都不能少。买个新系统,接完HIS,接临床,接着接电子病历,又接着走平台,还有LIS和PACS等一堆系统排着队,信息科挨着每个厂商谈接口费。

故事三发生在一家新医院。他们从核心系统设计开始就要求采用一体化,绝不允许核心业务系统异构。上线前尽管鸡飞狗跳,医生护士轮流吐槽,但上线后,医护反馈效果还很好。

三个故事,讲的都是同一口锅。医院信息系统为什么要一体化,这个或许只有经历过异构的医院才知道的痛,数据不准、接口成本高、厂商推诿、共享困难、标准化低、界面眼花缭乱等等。一体化就像一根链条上的齿轮,崩掉任何一环,整条链就掉链子。

01
卷系统数量和技术厂商一体化

早些年,医院怕“被绑定”,于是把信息系统拆给七八家或者几十家厂商。结果没被厂商绑,却被接口绑的牢牢的,以致接口费年年涨,故障责任年年扯皮。今天 HIS 说是LIS没回传,明天LIS说是PACS格式不对,后天PACS说HIS接口缺字段。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所谓的医院怕“被绑定”,实质是怕“被烂厂商绑定”。真正解法不是多找几家,而是找能长期陪跑的那一家。选厂商像选婚姻,三观(技术路线、交付文化、服务心态)一致比彩礼(价格)重要。

可现实是,很多医院在招标时像极了相亲角的大爷大妈,拿着放大镜看谁家彩礼高、谁家房子大,结果婚后发现,对方不仅打呼噜,还爱翻你手机,最后连离婚都得排队摇号。

厂商一体化就像是给医院的信息系统找了个“大家长”,统一负责设计、管理、维护。这位“大家长”有着深厚的行业背景和丰富的实施经验,能够确保医院信息系统的各个部分都像是同一个家庭的孩子,风格统一、和谐共处。。否则就像家里请七八个厨子,一个做川菜,一个做粤菜,一个做鲁菜,锅碗瓢盆各用各的,最后端上桌的是一桌“大杂烩”。
02
应用一体化

你以为用了同一家厂商,问题就解决了?太天真。很多医院上了同一家厂商,却发现HIS团队、PACS团队、EMR团队各唱各的调。界面风格一个蓝、一个绿、一个灰;菜单逻辑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字段命名一个叫“病案号”,一个叫“病历号”,还有一个叫“patient_id”。

应用一体化不是把几十个系统硬塞进一个图标,假装整齐。真的一体化,是让医生觉得——这根本就是一套。一个身份登进去,一套流程走到底,一份病历看全貌,一个数据不打架。

应用一体化就像进自家厨房,菜刀在哪、砧板放哪、锅铲挂哪,心里门儿清,根本不用思考。医院那么大,业务那么重,一线医护是靠一寸寸时间把科室撑起来的,不该再把时间浪费在屏幕上“翻箱倒柜”。系统不是拿来“上线”的,是拿来“应用”的。

03
数据一体化

数据一体化,本质上说的就是数据的标准化。不管是同构还是异构,信息系统都必须遵循同一个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信息共享,没有标准化,就没有互联互通。

医院的数据像一条河。来源头在门诊,流经收费室、检验、影像、药房,最后汇入病案室,可医院非得在某个环节挖个缺口。于是源头说方言,下游听不懂,河水就浑了。如今天检验报“白细胞”,明天影像报“WBC”,后天电子病历报“白血球”,最后一汇总,发现三条河里捞不到同一条鱼。

数据一体化不是把河堵成湖,而是给河修同一本字典。字典里写着:白细胞就是白细胞,不能叫白血球,也不能叫WBC。医院数据标准更不是建完就好,而是用到老改到老,不管那个厂商的系统来了,都说按照我的来,永远保持同根同源。

不定期调整数据标准。每季度添新词,每年删旧词。字典也得接地气,要让检验科、影像科、护理部、医保办都认账。否则就像全村开会,各说各话,最后村长拍桌子:“散会!”

04
管理一体化

一个好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信息系统本身,要把信息系统建设好、用好,最终还是需要靠医院和信息部门一起建设,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供应商。

很多医院信息科地位尴尬: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系统坏了,临床第一个找信息科;需求来了,厂商最后一个听信息科。久而久之,信息科成了“背锅侠”,锅从天上来,一接一个准。

管理一体化不是让信息科“大权独揽”,而是让需求、预算、排期、考核都有个“总调度”。就像家里装修,不能水电工、木工、油漆工各自为政,得有个总工长,图纸、工期、验收一把抓。

管理一体化不仅要自己管,更要厂商管。试想一下,如果几十个厂商,你要做个接口,估计还没协调完,别人都上线了。所以管理一体化与厂商、数据一体化一脉相承:没有统一厂商,就没有统一数据;没有统一数据,就谈不上统一管理,没有统一管理,也挡不住下一次崩溃不知道找谁。

05
操作一体化

操作一体化要让医生真正感到“爽”。让医生少点一次鼠标,比给他换 4K 显示器更有幸福感。“一键诊疗”不是口号,是可拆可合的乐高拼图,尽量减少操作的繁琐

过去,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医院的信息系统突出的问题就是界面丑、架构老化、功能臃肿、按钮堆积、菜单冗余等等,常常都是一个业务一个功能,甚至多个功能,医生操作会要来回切换,窗口开了关,关了又开,频繁切换,这就像是开车时需要不断换挡、踩刹车和油门一样累人。

操作一体化不是口号,是顺手。医生下医嘱、护士执行、药师发药、收费员结账,都该是一键直达。系统不该让人思考“下一步去哪”,而是让人直觉“就该这样”。只有操作体验好了,搞信息化阻力自然小,临床才会从“要我上”变成“我要上”。

06
业务一体化

医院的每一个业务或者科室基本都对应一个或者多个系统,而且几乎没有那个业务是孤立存在的,信息系统之间都是紧密的协同统一的,所以系统一体化对业务一体化至关重要。

医院的业务本来就是一家:挂号、诊疗、检验、影像、药房、手术、随访就应该在一条服务链上却往往被切成“几节甘蔗”,医生咬一口,其余的护士、技师、药师、质控员等自己满地去捡属于自己的那一节

业务一体化不是消灭每一节甘蔗,而是让它们天然一体。每一个节点都该知道前一节在哪、后一节去哪。就像接力赛,前一棒刚触线,后一棒已起步。比如检验危急值弹到医生手机,医生一点确认,护士同步收到执行提醒,病历自动回写,质控科实时看见业务闭环。

信息不该是哑巴,流程不该是断桥,业务不应该被斩断。系统真正要做的不是把页面摆在一起,是让业务自己长成一条河。

尾声
一体化这条路很长

一体化就像手表的齿轮,齿轮只要少一颗,整台钟就停摆。医院信息化也一样,厂商、应用、数据、管理、操作、业务,六颗齿轮缺一不可。我们喊了多年一体化,其实就是在补那颗掉落的齿轮。补上了,医生不再满屏找按钮,护士不再重复誊抄,信息科不再四处磕头。

一体化后是否被厂商绑架?行业里流传一句话:上一家系统,就是嫁给一家厂商。其实任何系统都有锁定成本,区别只是显性还是隐性。过去我们怕“一棵树上吊死”,结果几十棵树一起吊,全身扯得青痛。

一体化最担心的就是厂商接口费绑定。但是异构其实成本可能一点没省下,说不定还增加了,试想一下大量异构,医院得付出多少接口费,每个厂商都要收点费用,这个成本可不低。

厂商一体化,是其他一体化的源头。选对了伙伴、说通了语言、定好了规矩,日子就能过成一条河,而不是一潭浑水。与其像以前天天想着“离婚分财产”,不如把“婚前协议”写清楚,让婚姻变成合伙创业。

最后我想说一句:一体化这条路不是技术问题,是思路问题,从“拼多多”到“一体化”,也绝非一次招标或一次上线就能完成。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