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互联互通”只是打个接口? 实际上,它关乎整个医院的信息中枢、数据生命线,甚至是医院未来的生存竞争力。
在很多医院,信息化系统越建越多,从HIS到EMR,从PACS到LIS,从移动护理到CDSS……
但现实却是:
所有这些问题,背后其实都是四个字:“信息孤岛”
而互联互通测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设。
医院通常由多个信息系统组成:
每个系统自成体系,要互相调用数据,就必须通过**集成平台(ESB)**打通通信机制。
“联”的第一步,是系统层面的集成 某头部医院实现194个系统服务注册,90%以上为同步调用,支持临床秒级响应
真正的“联”,不是接口连一下,而是“业务的逻辑流程打通”
某医院构建了医嘱闭环、手术麻醉闭环、消毒供应闭环等二十多个业务闭环,联的正是临床实际流程。
如果说“联”解决的是系统对接的问题,那“通”要解决的就是:
没有标准的数据,就像“方言”一样,连得上也听不懂。
某三甲医院建立了17个主数据集、58个数据子集,日上传共享文档达7千+份,确保平台“听得懂、传得快、查得出”。
真正的“通”,不止院内系统,更是区域一体化的协同基础
某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平台接入省卫健委、医保局、CDC、HQMS等多个上级系统,形成院内外数据双向流通。
互联互通不是为了做报表,而是为了:
不是“通”了数据就完事,而是“用起来”的能力才是真功夫。
某三甲医院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辅助决策系统,CKD分型研究、血透患者风险预警等已投入临床使用。
很多医院错误理解互联互通为:
其实恰恰相反:
智慧医院建设不只是搭建系统,更关键是:
打破“信息孤岛” → 建立“数据通路” → 构建“协同生态”
而互联互通等级测评,恰恰是这条路的里程碑、压力测试和助推器。
所以,联的不是接口,通的不是网线,而是医院的未来数字神经系统。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