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AI医疗应用前沿

“人工智能+”医疗服务管理的应用场景参考(上)

发布时间:2025-10-17 来源:医信医管研究社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的决策部署,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研究制定了《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可参照执行,积极推进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发展。

一)、“人工智能+”医疗服务



1.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断


基本概念:针对医学影像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快速读片、报告生成,实现高效精准的医学影像辅助诊断。

应用场景:利用计算机视觉、神经网络等技术,在 X 射线、CT、MRI、PET-CT、超声、病理切片、皮肤照片、眼底照片、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消化道内镜、纤支镜等影像诊断中,发挥人工智能快速、精准的能力,通过各类医学影像病灶分析、参数量化、三维可视化等功能,实现人工智能影像参数量化和智能标注能力,生成影像结构化数据。应用人工智能从海量影像中准确快速发现微小病灶,直观定位病灶,实现骨折、肺癌、肝癌、皮肤癌、颅内动脉瘤等疾病精准早筛,提升影像数据分析效率,提高影像诊断质量,提升疾病早期诊断精度,为医学影像科研与成果转化提供数据要素与创新动力,提升影像诊断医生工作效率,降低随访工作量,减轻医生工作压力,优化医院人力成本。




2.医学影像数据智能辅助质控


基本概念: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医学影像检查质量评价、分析,提高医学影像摄片质量和质控效率。

应用场景:在影像检查、报告流程中,利用人工智能多模态影像分析能力,发挥人工智能模型实时、准确、高效的特点,开展全量化、实时化、智能化影像质量评价,识别质量问题,通过人机协同和交互,协助医学影像技师提高影像学检查的图像采集质量。在报告审核阶段,联动解剖学结构、体表投影、器官结构、断层解析、医学诊断术语等信息,验证影像表现与病灶判断之间的逻辑关联,深度解读影像报告,有效筛查出报告中的遗漏、矛盾或误判问题,提高影像诊断报告质量。




3.临床专病智能辅助决策


基本概念:智能清洗处理临床专科疾病数据,构建决策模型和算法,智能生成临床专病诊疗方案,实现各类专病智能化、规范化、精准化全流程临床诊疗辅助,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应用场景:使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挖掘、多模态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对收集的临床专科诊疗病历、临床诊疗指南、路径规则等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构建临床专病知识库和人工智能语料库。在高血压、糖尿病、肝癌、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肺癌、房颤、脑卒中、抑郁症等疾病的临床诊疗中,整合多组学基因测序、医学影像、数字病理等多模态数据,综合分析患者的诊断、症状、医嘱、检验检查、手术等信息,实现对专病患者的精准化、个性化风险评估。智能推荐匹配临床诊疗方案,为医生提供智能问诊、治疗效果预测、临床诊疗建议等辅助决策支持服务,提供相似病历诊断治疗信息的搜索与关键信息提取,辅助医生进行规范化诊疗,提高临床诊治效率和医疗质量。




4.基层全科医生智能辅助决策


基本概念: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见病、慢性病诊疗规范,构建基层全科诊疗辅助决策应用,为基层全科医生提供智能诊断推荐,检验检查和用药等诊疗处置建议,并开展基层门诊处方和电子病历规范审核。

应用场景:使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挖掘等人工智能技术,训练基层常见病、慢性病临床诊疗指南等专用知识,在为患者提供门急诊诊疗过程中,综合判断患者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等疾病信息,为全科医生提供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推荐建议,辅助全科医生完成疾病诊断、门急诊病历书写、下一步检验检查推荐等辅助功能,智能推荐用药、转诊等诊疗建议,提供相似疾病诊断和治疗信息搜索,辅助基层全科医生提高问诊和治疗规范性,提高基层全科医生医疗服务质量、能力和效率。




5.医学影像智能辅助治疗


基本概念:利用人工智能、虚拟增强现实和三维建模等技术,智能分析医学影像数据,为临床提供智能辅助治疗方案。

应用场景:通过深度挖掘分析医学影像数据,结合权威指南、共识与科研成果,帮助医生优化治疗过程,为医生提供快捷的数据支持和方案参考。在人体腹部、胸部、脑部、血管、皮肤等部位的手术中,精准评估定位病灶,提供病灶体积和定位等参数,利用术中影像实时分析和评估风险,降低手术风险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在多学科临床会诊过程中,深度挖掘分析医学影像数据,为会诊专家提供循证依据和精准、全面、可解释的个性化治疗方案,避免过度诊疗和误诊误治,让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6.手术智能辅助规划


基本概念:智能分析医学影像、病理、检验等临床多模态数据,明确手术关键部位、推荐最佳手术方案、评估手术风险、辅助医生提高手术精准性、降低术中风险及术后并发症。

应用场景:针对胃肠外科、肝胆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胸外科、骨科、神经外科等外科手术,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诊疗记录、医学影像、数字病理、基因检测等多模态数据,应用智能手术方案推荐模型,协助医生自动生成患者个体化风险评估报告,智能推荐手术方式、确定手术范围、提供手术路径等建议,智能识别定位病灶、神经、血管及淋巴结等关键重点部位,辅助医生提高手术精准度、降低术中误操作风险、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7.放射治疗靶区智能辅助勾画


基本概念:实现 CT、MR 等医学影像中肿瘤及其周围重要组织轮廓自动勾画,为临床精准放疗提供智能靶区定位。

应用场景:利用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医生准确、快速在 CT、MR 等医学影像中勾画出肿瘤及周围重要组织的轮廓,实现智能靶区分割、深度病灶分析、多维量化组织参数、自动勾画等功能,主要涉及鼻咽癌、乳腺癌、宫颈癌、肺癌、直肠癌、胰腺癌等疾病。通过剂量叠加功能,将同一个患者两个不同时段计划的剂量分布累加到同一幅图像上,方便医生查看两个计划累加后危及器官或靶区累加受照剂量,提升放疗医师勾画精度和工作效率,为临床放疗提供精准便捷服务。在放疗科研中智能分析海量影像数据,提供更深入特征数据,实现临床疗效与放疗副反应联合分析,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8.智能门诊分诊


基本概念:诊前采用图文、语音等人机对话方式,根据患者症状及病史信息,为患者提供就诊科室推荐等服务。

应用场景:采用图文、语音等人机对话方式实现人机交互,完成对患者症状、现病史、既往史、辅助检查结果等临床信息采集。利用医学知识图谱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医院预检分诊场景,为患者智能推荐就诊科室和医生,有效解决患者医学知识匮乏、院内咨询不便导致的医患资源错配等问题,提升就诊精准性和效率,减少患者候诊时间。




9.智能就医咨询


基本概念:通过图文、语音等人机交互,精准识别患者就医需求和问题,为患者提供就诊流程、注意事项等服务。

应用场景:利用图文及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基于医学知识库和就医服务知识库,以人机交互方式服务于就诊全流程,准确快速理解患者问题,帮助患者获取就医信息,了解就医流程和注意事项,替代传统导医和人工客服模式,也可关联医院其他在线服务,主动提供索引或推送服务。结合虚拟数字人技术为患者呈现可视化高仿真交互体验,提供更为真实、有温度的数字化服务,构建高效医患沟通渠道,疏解线下问询压力,缓解患者就医焦虑,提升就医体验。




10.智能预问诊


基本概念:在医生问诊前,通过图文、语音等人机交互,采集患者临床专科病史信息辅助生成电子病历。

应用场景:在医生问诊前,利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图像识别、领域知识融合等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文字、语音、辅助检查报告图像或报告上传等方式,根据不同临床专科问诊要求,通过人机交互引导患者完成症状、现病史、既往史、辅助检查结果等临床信息采集。通过智能算法,依据病历书写要求,自动提取关键信息,生成格式标准、内容准确的病史文书,供医生在书写病历时参考和引用,帮助医生快速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减少电子病历录入时间、增加与患者交流病情的时间,提高诊疗效率,提升医疗质量。




11.智能陪诊


基本概念:就诊全过程中向患者智能主动推送就诊流程、就诊提醒、位置指引等信息和提醒,实现智能陪伴式服务。

应用场景:利用机器学习、路径规划等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医生排班、患者就诊数据、服务流程、诊室位置等信息,为患者提供就诊时间和地点推送、就诊路径推荐、检查预约和院内导航,以及候诊到号、缴费支付、取药通知提醒等智能服务。通过智能陪诊服务,缩短患者候诊时间,减少排队次数,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医疗服务效率。




12.智能随访


基本概念:通过智能语音外呼及聊天机器人等方式,自动完成诊后患者或基本公共卫生重点人群随访服务。

应用场景:运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处理、语言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语音外呼及聊天机器人等人机交互方式,在开展患者诊后随访或公卫随访服务时,根据随访规则自动完成随访工作,收集患者的恢复情况、服药反应、生活行为等调查信息,并对常见问题提供即时自助式解答服务。通过智能随访,可以有效减轻随访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实现随访工作的高效性、及时性与完整性,帮助医疗机构及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优化随访服务流程,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机构的成本投入,实现患者全流程管理,为临床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13.智能满意度调查


基本概念:面向患者自动发起满意度调查,智能分析患者或居民对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反馈,为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提供优化建议。

应用场景:在患者就诊后通过自动智能外呼服务平台开展满意度调查,涵盖医疗服务、医患沟通、环境设施等方面。完成问卷语言交互问答后,通过自然语言理解和后结构化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将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汇总和智能分析,为医疗机构提供持续的患者反馈监测和客观的满意度评价。根据调查结果,医疗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需求,针对性地改进服务流程,优化服务体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14.智能患者院后管理


基本概念: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出院患者提供个性化随访、健康监测、药物管理等服务,提升患者依从性、优化康复效果。

应用场景:基于对患者诊疗数据的智能分析,为出院患者提供全面出院后管理,包括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咨询支持、家庭病床等内容。制定个性化随访计划,提供智能化交互,提醒患者复查、随访和治疗方案调整。利用可穿戴设备和移动应用,收集分析患者生理参数,及时预警并指导患者采取相应措施。用药计划管理,通过定时提醒和依从性跟踪确保患者合理用药。提供个性化康复指导,帮助患者加速康复进程。提供专家或其数字分身的在线咨询,及时解决院后健康管理疑问。通过智能服务,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康复效果,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15.智能病历辅助生成


基本概念:基于语言大模型打造智能化病历辅助书写虚拟助手,实现电子病历自动生成,提高病历书写效率及质量。

应用场景:利用语言大模型技术,从大量优质病历中提取文本信息,进行特征处理,基于患者历史就诊记录、主诉、检验检查结果等医疗信息,自动生成标准化、高质量医疗文书,包括门急诊病历、入院记录、病程记录和出院小结等,提高医生日常医疗文书整理和书写效率。对海量电子病历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识别病历中的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等质量问题,提供实时的质量反馈及改进建议,帮助医生和医疗机构提升病历质量。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