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医院就诊挂号仅当日当次有效,是多数医院的常态。
但在实际操作中,确实重复挂号给广大患者带来了诸多不便。比如,不少患者在同一院区、同一科室看同一疾病也要支付二次挂号费用,或者是因为当日拿不到检查报告,不得不重新挂号……类似的重复挂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广大患者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也影响了患者的就诊体验。
为了优化“全程诊疗便民服务”制度,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山西省卫健委于近日研究制定《山西省“一次挂号管三天”就诊模式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力争到2023年年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一次挂号管三天”就诊模式;到2024年年底,该就诊模式覆盖全省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

顾名思义,“一号管三天”就诊模式是指,患者从挂号、就诊、检验检查到取药等整个门诊就医环节内,原则上只挂一次号。若因辅助检查不能完成而无法当天诊治,经初诊医师授权,患者携检查检验结果复诊时,原则上3日内(含就医当日)在同一院区、同一科室看同一疾病不再支付二次挂号费用。其适用场景包括普通门诊、专家门诊、专科门诊。1、要做需要空腹等准备的检验检查项目,但当日不能检验检查的;3、要做大型仪器检查等项目,且当日不能获取检查报告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该就诊模式不针对已完成门诊诊疗但因疾病反复需要3天内再次就诊的患者(如儿科反复发热的患儿);不适用于急诊、多学科诊疗(MDT)门诊、特需门诊、方便门诊、跨科室、跨专业就诊。此外,该省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在医院信息系统程序中增加“0元惠民号”类别,对各分诊单元开放相关功能权限,“0元惠民号”和初诊号、当日复诊号并列成为3项平行号源,分别排序,互不影响。
据介绍,目前,大同市、忻州市等8个市,以及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省白求恩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等4所省级医院被列入“一次挂号管三天”就诊模式首批试点名单。实际上,除了山西省的大同市、忻州市等多个城市外,山东省的济宁市、淄博市、青岛市等地的一些公立医院近年来也在开始实行“一次挂号管三天”以及复诊免挂号费的政策。据淄博市卫健委统计,这一政策每年可为患者节省约240万元的挂号费用。“有人担心这样会增加医生的工作量,对医院的管理秩序提出新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丛虎认为,事实上只要医院有一个合理的评判标准和绩效考核标准,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医院作为公共医疗服务的提供者,类似‘一次挂号管三天’这样的创新形式,给了患者更多选择权。”王丛虎说。此外,也有市民表示,“一次挂号管三天”的制度,未来是否可以进一步完善,例如,打破时间限制,只要是复诊均可享受免挂号、免缴费呢?对此,多位医疗业界受访专家表示,这些建议目前还无法全面实施。一方面,无时间限制会对医生的出诊排班带来困扰;另一方面,医生每次坐诊也是付出劳动的过程。超出时限的复诊,重新挂号缴费是尊重和保障医生劳动价值的体现。总体来说,“一次挂号管三天”的就诊制度不仅是一项制度上的创新,也是服务模式的革新,值得全国各地学习和借鉴。这一新制度的实施将极大减轻患者因重复挂号而产生的额外费用和时间浪费,提高就医满意度,有望改善长期以来紧张的医患关系。不过,在执行该制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实际挑战。因此,各地医院在借鉴和推广这一做法时,应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实施方案,真正解决“看病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