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地包括北京、河北、天津、山东、上海等地密集公布了2023年的发展“成绩单”。在各地新鲜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除了总结回顾过去一年的发展成就外,还明确了2024年的新目标和发展方向。
就医疗卫生方面而言,全国已有多地将其写入了新一年《政府工作报告》。
贵州:健全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优质医疗服务体系 1月24日,贵州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开幕会,省长李炳军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贵州省累计获批建设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部实现开诊运营。 2024年,贵州将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持续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健全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优质医疗服务体系,保障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良好运行,推动6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快运行。
天津:加快市人民医院、环湖医院、第三中心医院等改扩建 1月23日,天津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市长张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2024年天津将健全重大传染病防治体系,完善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全力支持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医一附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加快市人民医院、环湖医院、第三中心医院等改扩建,推进社区医院建设,建立健全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持续优化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江苏:加强高水平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妇幼保健院建设 1月23日,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省长许昆林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江苏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超4万户,新增托位数超3万个,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8.5%以上,遴选建设16家高水平医院,推动16家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结对帮扶苏北5家市级医院、15家县级医院。 2024年江苏将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加快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深入开展健康江苏建设,加强高水平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妇幼保健院建设,建立公立医院运营保障机制;深入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
上海:今年将加快中山、新华等市级医院新城项目建设 1月23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五个新城导入第二批30项重大功能性事项,新开工11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935.7亿元,规划建设的5家市级综合性医院全部开工。南北转型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步入快车道,上大美院吴淞校区、瑞金医院金山院区等项目开工建设。 2024年,将进一步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开工建设浦东医院临港院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中山、新华等市级医院新城项目建设。推动推动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发展。 广东:实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帮扶行动,推进“万名医师下乡”工程 1月23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公布了2024年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其中就包括实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帮扶行动。 推动73家城市三甲公立医院组团式帮扶60个县(市、区)的113家县级公立医院,受援医院基本达到国家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推进“万名医师下乡”工程,遴选100名卫生首席专家、2000名执业医师服务基层。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订单定向招录培养2000名以上本科、专科医学生。 持续增加医养结合机构数,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65岁及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率提高到38%、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提高到63%。
海南:加快博鳌乐城“医、药、研、产、城”一体化建设 1月23日,海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海口开幕,省长刘小明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海南省医疗卫生水平稳步提高;省疾控中心异地新建、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省妇产科医院竣工交付;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一期全部完工;电子处方中心上线运行;公立医院次均住院费用下降12.9%;数字疗法企业落地52家。 2024年,海南将加快博鳌乐城“医、药、研、产、城”一体化建设,做强肿瘤、罕见病、医美等特色学科优势,力争医疗旅游人数40万人次、特许药械使用5万人次、营业收入60亿元。瞄准创新药、医疗器械、儿童药、南药黎药等领域,靶向引进头部企业,“乐城研用+海口生产”新增 1-2个创新产品。建成省人民医院南院、海医一附院江东新院区,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建设。
安徽:将建设15个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 1月23日,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省长王清宪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2024年,安徽省将继续提高健康安徽建设水平。高质量建设和运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15个。深化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行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深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强化重大疫情防治体系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山西:将新建5个国家级和3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1月23日,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太原召开,山西省省长金湘军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2024年山西省将推动4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错位发展、新建5个国家级和3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开展15个县医疗集团医保基金按人头、打包付费试点推动12所县医院达到三级服务能力水平等。 辽宁:拟新建省、市、县临床重点专科100个 1月23日,辽宁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在沈阳开幕,辽宁省省长李乐成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2024年将实施健康辽宁行动,建强乡镇卫生院32所、村卫生室979所,新建省级、市域、县域临床重点专科100个,全力创建国家医学中心,组建辽宁省国家传染病应急队伍,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和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
甘肃:打造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1月23日,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省长任振鹤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2024年甘肃省将更大力度提升民生品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政策措施,做深做实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扎实办好社会事业,加快“一核两翼三中心”医疗高地建设,打造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动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打造“世界遗产廊道”文化地标。
山东:积极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月22日,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周乃翔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2024年山东省将支持齐鲁医院、省立医院等积极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加强儿科、急诊等专科建设。推进病房舒适化适老化改造,加快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改造提升1万个村卫生室,用三年时间将乡村医生轮训一遍。
北京: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将开设儿科门诊
1月21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北京市市长殷勇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2024年北京将深化健康北京建设。深入推进“三医”联动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建立9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和全科医师培养质量。强化儿科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儿科门诊。扎实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开展180项检验结果、300项检查结果互认,优化再造就医流程。优化慢性病“长处方”管理,将处方用药量放宽至3个月。
河北:推进8个国家级、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1月21日,河北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省长王正谱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与京津共建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三地互认71项资质资格,全面取消京津冀异地就医备案。2024年年将推进8个国家级、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开展省级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西藏:落实“五个针对”,开展卫生健康“八项行动” 1月7日,西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自治区主席严金海作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西藏将推动西藏大学与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西藏藏医药大学与自治区藏医院“科教医”融合发展。实施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提升计划,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建设,实现全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覆盖。落实“五个针对”要求,开展卫生健康“八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