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政策

全国2706家三级医院“国考”成绩单出炉,检查检验同质化稳中有进!

发布时间:2022-12-25 来源:MIR医学仪器与试剂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关于2021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


微信图片_20221225173527.png

《通报》显示,全国共2706家三级公立医院参加2021年度绩效考核。其中,西医类医院2044家(综合医院1466家,专科医院578家),中医类医院662家。相比2020年,新增考核医院281家,因合并、降级、撤销等原因退出考核的医院共83家。

检查检验同质化稳中有进

合理用药水平不断提高

2021年,96.87%的三级公立医院参加了国家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工作,国家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中位数为93.27%,合格率中位数为97.25%,分别较2020年提升3.86个和0.85个百分点,为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通互认,降低人民群众就医负担奠定坚实基础。浙江、福建、天津、北京等省份的参加率和合格率均位于全国前列。
微信图片_20221225173530.jpg

2018-2021年三级公立医院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和合格率情况

2021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阳性率为87.90%,较2020年提升近2个百分点。建立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台账、制定预防性维护维修计划的医院比例有所增加,多数医院能够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巡查保养和检测校准,并定期开展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适宜性评价,大型医用设备管理的规范化水平逐步提高。

部分医院建立了“多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对抗菌药物和辅助用药进行统一监测,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通过信息化技术对国家基本药物和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通用名进行标记,引导临床医生优先选用。

2021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4.55DDDs,较2020年下降1.73DDDs,持续优于40DDDs的国家要求。在综合考虑诊疗疾病复杂程度的基础上,北京、天津、云南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持续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基本药物采购品种数占比为42.59%,较2020年提升0.70个百分点;门诊和住院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分别为56.03%和95.82%,较2020年提升1.53个和0.19个百分点,基本药物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辅助用药(依据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收入占比为0.86%,较2020年下降0.86个百分点。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使用比例为75.67%,较2020年增加10.25个百分点,三级公立医院使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的积极性逐步提高。点评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为17.01%,点评出院患者医嘱比例为20.04%,较2020年分别增加1.80和0.88个百分点。

诊疗服务范围扩展

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市

2021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所患的疾病主要为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

DRG组数中位数为611组,较2020年增加17组,其中综合医院DRG组数中位数644组,较2020年增加11组,诊疗病种覆盖范围逐年增加。相比较而言,山西、黑龙江、四川、陕西、河南等省份医院平均DRG组数增长相对较多。

2021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CMI值中位数与2020年基本持平,西藏、山东、贵州、广西等省份CMI值增长幅度相对较高。

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四级手术占比分别为30.80%和19.73%,均较2020年有所增长。全国89%的三级公立医院开展了微创手术,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为19.92%,较2020年增加1.57个百分点。积极引入和开展医疗新技术,并主要应用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解决疑难复杂疾病能力进一步增强。

2021年,约70%的三级公立医院开展了日间手术,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较2020年提升1.65个百分点。对努力缩短患者住院和手术的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缓解患者“住院难”和“手术难”问题做出有益探索。其中,浙江、上海开展的日间手术占比明显高于其他省份,时间消耗指数和费用消耗指数相对较低。

全国89%的三级公立医院开展了微创手术,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为19.92%,较2020年增加1.57个百分点,具有一定难度的微创手术在更多的三级公立医院得到应用,对于减少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不便和痛苦起到积极作用。

微信图片_20221225173534.jpg

2018-2021年三级公立医院出院患者手术开展情况

2021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为60.52%,较2020年增加3.92个百分点;门诊患者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20.12分钟,较2020年缩短2.06分钟(见图2)。北京、宁夏、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份的患者预约诊疗比例相对较高。其中浙江在预约比例较高的同时,平均预约等待时间也相对较短。部分医院根据专科特点和专家出诊习惯,设置个性化、精细化的就诊等待时间间隔,提升预约等待的精准程度,减少患者就医等待时间,提升患者就医效率。

微信图片_20221225173538.jpg
2018-2021年三级公立医院预约诊疗开展情况

人才培养取得积极进展

学科建设能力有所增强

2021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医学人才培养经费总额较2020年增长1.29%,其中,毕业后医学教育经费投入在医学人才培养经费中占比为50.85%,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

人员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中具有副高级职称及以上的医务人员比例为18.66%,较2020年增加0.80个百分点。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的麻醉、儿科、重症、病理、中医医师数量均较2020年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麻醉医师数量增长最多(约1300人),重症医师数量增长幅度最高(约6.10%),紧缺医师数量增长较多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四川、江苏、河南、广东、浙江;除儿科医师占比与2020年基本持平外,其他四类医师占比均较2020年有所提升。

医护比基本保持稳定,每百张病床药师人数4.64人,较2020年增加0.19人;北京、上海、浙江、天津、广东的每百张病床药师人数明显高于其他省份。

2021年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经费和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成果转化金额较2020年均有所增加。部分医院积极搭建多学科交流的科研平台,促进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辅助诊疗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更加注重临床研究和临床诊疗协同,开展医学科技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将科研成果服务临床和疾病防控一线。

进一步推动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在《通报》中指出,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将绩效考核工作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以满足辖区内重大疾病临床诊疗需求为导向,重点加强跨省异地就医占比较高和服务能力薄弱的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建设,落实三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提升疑难危重患者的综合服务能力。

进一步巩固对口支援和组团式援藏援疆工作成效,在资金投入、政策引导等方面向薄弱专科和优质医疗资源缺乏的领域倾斜,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

发挥三级公立医院在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中的重要作用,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以绩效考核为抓手,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完善支持公立医院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衔接和系统集成性,持续发挥“三医联动”作用,为三级公立医院良性有序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外部政策环境。

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扎实有效组织推进本辖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对辖区内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破解当地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中的瓶颈问题,引导辖区内三级公立医院落实发展和改革的各项要求。

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持续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持续提升内部管理能力和医疗服务能力,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带动公立医院整体实现高质量发展。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