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财政部发布《2022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竞争性评审结果公示》。《公示》指出,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竞争性评审。根据竞争性评审结果,拟将15个项目确定为2022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
评审结果显示,三明市、广州市、青岛市、沈阳市、丽水市、太原市、周口市、湘潭市、宜昌市、芜湖市、呼和浩特市、中卫市、庆阳市、黔江区、遵义市等15个地区被纳入示范项目名单。根据此前通知,每个示范项目中央财政补助不超过5亿元(其中10%的资金专门作为绩效奖补资金),用于支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今年3月,财政部办公厅、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组织申报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的通知》,示范项目主要聚焦三大方面:提升市县级公立医院诊疗能力、加强智慧医院建设、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其中,针对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问题,《通知》指出,要加强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实行全口径、全过程、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强化预算约束,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公立医院积极参与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使用改革,加强全流程成本控制。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今年4月最新印发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2版)》,也再次明确要降低药品、医用耗材费用,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控制药品和耗材不合理使用。此外,要提高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 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逐步优化收入结构。《手册》中还新增了“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指标,考核年度医院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同期耗材总收入比例。单/多部件金属骨固定器械及附件、导丝、耳内假体 、颌面部赝复及修复重建材料及制品、脊柱椎体间固定/置换系统、可吸收外科止血材料、髋关节假体、颅骨矫形器械、刨骨器 、球囊扩张导管、托槽、吻合器(带钉)、血管支架、阴茎假体、植入式神经刺激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式药物输注设备、椎体成形导引系统等18类耗材被纳入重点监控范围。 在绩效考核指引之下,公立医院耗材成本控制将更加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同时,市县级公立医院诊疗能力提升也被划重点。《通知》指出,规范诊疗行为,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支持市县级公立医院传染病、精神病、急诊急救、重症医学、心脑血管、妇产科、儿科等临床专科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打造一批市县级公立医院重点专科,做到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决,一般病在市县解决。市县级公立医院扩容,带来新的医疗设备采购需求。未来,哪些医疗领域将重点建设?去年10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 2025 年)》,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到2025年,全国至少 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其中指出,要依托县医院构建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进一步强化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在资金支持部分,根据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县级医院提标扩能项目单个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额度最高5000万元。据新华社报道,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300亿元支持省市县三级疾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县级医院提标扩能等项目建设。2022年将继续安排不低于300亿元支持卫生健康领域项目,持续改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有效提升疫情防控救治能力。县医院建设方面,据了解,1597个县级医院提升项目总投资约686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约212亿元,地方及其他资金约474亿元。据统计,2022年前3个月内,已有66家医院新晋为三级医院,其中包含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平阳县人民医院、新昌县人民医院等十余家县医院。此外,安徽省胸科医院、义乌市妇幼保健院、诸暨市人民医院、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钟祥市人民医院、监利市人民医院、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佛山复星禅诚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等晋级为三甲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