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政策

一文读懂互联网诊疗范围,及为何禁止互联网医疗首诊?

发布时间:2024-04-30 来源:医信头次条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互联网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服务模式,因其便捷性和高效性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为了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政策对于互联网医疗首诊有着明确的规定。


01

首诊的定义及

首诊的责任制度

首诊是指患者首次就诊时由医疗机构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负责的诊疗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对患者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病历书写、诊断治疗、抢救等,直至一次就诊过程结束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首诊医师在整个过程中负责患者的诊疗管理,确保患者得到连续的医疗服务。

首诊负责制度要求首诊医师必须对接诊的病人,特别是危、急、重病人的检查、诊断、治疗、会诊、转诊、转科、转院等临床诊疗工作负责。该制度强调医疗行为的可追溯性,要求首诊医师做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此外,首诊医师在面对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的疾病时,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这一制度的实施旨在强化医疗质量和安全,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和适当的医疗服务。

02

互联网医疗

首诊相关政策

2018年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到加强行业监管和安全保障。强化医疗质量监管,保障数据安全。

2018年7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颁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这一规定的初衷在于,首诊通常需要进行多项检查,而互联网医疗难以提供线下实体医疗机构的检查服务,因此存在一定的诊疗风险。

2020年4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出在卫生健康领域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制

2020年5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和规范管理的通知》,在开展任何试验探索时,不得突破现有法律法规和《意见》明确的有关规定,按照我委《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要求,不断规范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的准入和执业管理,加强监管。

03

互联网医疗的

诊疗范围及监管要求

根据规定,互联网医疗主要为患者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服务。这包括对已经在实体医疗机构明确诊断的疾病进行在线复诊,医师可以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为患者在线开具处方。

微信图片_20240430145940.png

互联网诊疗过程中排除“首诊”的标准流程

互联网诊疗的服务范围

  • 慢性病管理:对于已经确诊的慢性病患者,互联网医疗提供了便捷的复诊和药物续方服务,减少了患者频繁前往医院的需要。

  • 常见病复诊:对于病情稳定的常见病患者,互联网平台可以提供医生咨询、病情监测和健康管理服务。

  • 医疗咨询:互联网医疗为患者提供了一个获取医疗信息和专业建议的渠道,尤其适合那些地理位置偏远或行动不便的患者。

  • 电子处方和药品配送:医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为患者开具电子处方,并通过药品经营企业配送到患者手中。

  • 远程监测和健康教育:通过智能设备,医生可以远程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

要确保互联网诊疗切实面向“复诊”,国家层面推动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平台以电子病历数据库为基础,将电子病历和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相连接。接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互联网医院,在患者接入之时,医师即可掌握患者相应的病历资料,明确患者在实体医疗机构已有的诊断,并为其提供复诊的服务。这一平台,同样适用于对接医保和监管系统,且公立医院体系的接入具有天然的优势。

互联网医疗机构必须严格遵守《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在线开具的处方必须有医师电子签名,并经药师审核后才能生效。同时,医疗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确保互联网诊疗活动全程留痕、可追溯,并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或其他监督方式,以便及时受理和处置违法违规互联网诊疗服务的举报。

04

互联网医疗

不适合进行首诊的原因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互联网医疗主要用于为患者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服务,而不是首诊。这一规定是基于以下考虑:

1. 缺乏面对面的直接接触

  • 现代医学要求:现代医学诊疗强调“视触叩听”,即医生需要直接观察、接触患者,进行体检,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 传统医学要求:传统医学如中医,强调“望闻问切”,也需要医生与患者面对面,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等进行诊断。

2. 诊断准确性受限

  • 患者描述偏差:患者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症状和病史,这可能导致医生获取的信息不全面,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 无法进行实体检查:医生无法通过互联网进行必要的医学检查,如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这些检查对于确诊某些疾病至关重要。

3. 法律和监管要求

  • 规定限制:根据《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当需要医方“亲自诊查”时,应中止互联网诊疗活动,这意味着互联网医疗不适用于首诊。

  • 法律和监管上存在模糊性:一些平台可能使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而非“诊疗”的字眼,违规进行诊疗活动,这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不负责任的风险。

4. 医疗质量和安全风险

  • 误诊风险:由于信息不全和无法进行实体检查,互联网医疗首诊的误诊风险较高。

  • 延误治疗:错误的诊断可能导致患者延误治疗,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5. 医疗责任和伦理问题

  • 责任界定困难:在互联网医疗中,一旦发生误诊或治疗不当,责任界定可能比较困难。

  • 伦理问题:医生在没有充分检查的情况下给出诊断和治疗建议,存在伦理风险。

6. 技术和设备限制

  • 技术局限性:目前的互联网医疗技术还不能完全替代线下的医疗诊断和治疗。

  • 设备限制:患者家中可能缺乏必要的医疗设备,如专业的检查仪器,无法进行复杂的医疗操作或处理紧急情况,这使得某些疾病不适合在互联网上进行咨询和治疗  这限制了互联网医疗的诊断能力。

7. 患者教育和沟通障碍

  • 沟通障碍:互联网医疗可能存在沟通障碍,影响医患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 患者教育不足:医生可能无法通过互联网充分进行患者教育,帮助患者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

8.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 数据风险:互联网医疗需要处理大量敏感的个人健康信息,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医疗机构需要严格执行信息安全和医疗数据保密的法律法规,保障患者信息安全。

05

总结思考

尽管目前政策不允许互联网医疗进行首诊,但随着互联网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有声音建议探索放宽首诊限制。例如,一些易于通过线上诊断的疾病,如皮肤病,可能不需要复杂的检查即可做出诊断。在此期间,互联网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现行规定,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