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云计算

医学检验可以零加成吗?

发布时间:2023-02-28 来源:河西幕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检验之所以没有像药品和耗材那样零加成,主要原因是:大家认为检验不能拿来就用,需要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

的确,但是,技耗分离中的“技”和“耗”真的能分得开、算得准吗?


“耗”能算得准吗

首先,目前的检验项目大都需要在仪器上检测得出结果,而主管部门是不允许仪器免费投放的,因此,不管是否变相投放,仪器的成本如何分摊到每个检测当中,不是个容易的事。

其次,检验需要各种各样的配套耗材和试剂,从仪器相关的耗材(采血管、各种清洗液、稀释液、底物液、反应杯、样本杯等),到检测中要用到的质控品(高中低值)、校准品等。

第三,还有需要复测的标本,复测时用的是否是同样的方法学和同样品牌的试剂,也会造成成本的差异。

总之,单独把“耗”这个东西核算清楚,就不容易。

比如,前两年的核酸收费,很多省都响应了总局的技耗分离,中途却突然发现:只把核酸扩增试剂算到“耗”里了,谁知道还需要采样管、拭子和提取试剂。

但是已经来不及了,被数次调整的收费已经像一团麻——捋不清楚了,最后只得使用杀手锏——加上一句话“总收费不得高于**元”,才算草草了事,至于那些逻辑漏洞已经没办法顾及了。

因此,如果按当下的思路,“耗“真的不好算,即使算也算不准。

再说“技”,到底是按“耗时长短”,还是按“手工参与度”为准,抑或是按“经验和智力参与度“。总之,也不容易核算,最后,估计还是只能靠拍脑袋。

因此,如果按河南医保局这样的套路和走法,会越走越别扭,最后只能是一纸官文,大家不得不接受,硬趟一条路出来。

没问题,这样也行,多少政策都是硬上弓。

真的算不准吗

去年在Z省待了大半年,有机会一见该省检验套路之先进——“耗“不是不好算吗,那我医院就不算了,供应商你来算——该省的进院招标采购“按综合成本来报价”。

上面说的所有乱七八糟的耗材统统含在单测试成本里,甚至人情标本(不收费)都可以含进去,投标供应商只需要报单测试成本,医院付款按“检测量*单测试成本“来结算。

通过甩包袱,一举解决了这个精算难题。

当然,还有更一劳永逸的办法——项目不做了,送到独立实验室,甚或外包检验科——医院坐收差价,据说现在ICL之间的竞争已经非常白热化,ICL可以把收费百分之七八十的费用返给医院。

只不过,如果这样的话,对于检验人、检验科、医院将会非常危险,因为让别人做,“耗“一下子就清清楚楚地算明白了,“技”也就一劳永逸地丧失、不需要了。

那时候,检验就可以像药品和耗材一样——零加成。


检验科&独立实验室

上面的话可能危言耸听,好像过于遥远,但检验人如果不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一切都会说不准。

没听说美国ICL二巨头Quest和labcorp检测份额占了全美医学检验市场超过50%了吗,而中国只有不到5%。

在国家医保基金严重不足的大背景下,如果检验科不断臂求生,就只能被别人革命。

再说回到技耗分离,总结今天的观点:“技”和“耗”很难算,但可以不算;一旦这样,不管是“技耗分离”,还是“检验零加成”,想怎么来都行,都能行得通。

既然有这么多简单的办法,那就干脆简单点,大家都省下时间去休假、去陪孩子、去看《狂飙》,去实现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力贯彻二十大的会议精神。

江湖世事变迁,河西幕中闲谈。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