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一个智慧医院背后,究竟要运行多少个系统吗?
它们之间是怎样协同、支撑、融合的?
如果你正在参与医院信息化顶层设计、系统选型或流程改造——你必须搞懂这个关键框架:
“智慧医院五层系统架构模型”
在智慧医院建设中,我们常常会陷入 堆系统误区:
临床说要用移动查房系统,就上线一个App;
医保要上DRG,就临时买一套控费系统;
院长想看运营数据,就匆忙堆个驾驶舱...
系统越来越多,数据越来越乱,体验越来越差。
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系统架构缺失的问题。
我们可以把智慧医院的系统架构,抽象为五个层级,从底到顶如下:
这是医院信息化的“地基”,包括:
服务器、存储设备、虚拟化平台
医院局域网、有线/无线网络
运维工具、机房建设、终端设备
网络安全设备(防火墙、入侵防御、VPN等)
建设关键词:三高要求
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
这是连接系统的“管道”和“桥梁”,包括:
集成平台(ESB/IHP)、接口引擎
单点登录(SSO)、权限管理平台
消息总线、微服务平台、API网关
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建设关键词:平台化、标准化、微服务化
这是“智慧”的核心土壤,包括:
数据中台(整合临床、运营、服务数据)
主数据平台(患者、医生、科室等)
数据仓库、BI平台、科研数据平台
数据治理系统(质量检测、标准落地)
建设关键词:统一、共享、可用、可控
这是信息化最可见的一层,也是使用最频繁的一层,涵盖:
建设关键词:以场景为单位、以闭环为目标
这是体现医院管理水平的“智慧之顶”,包括:
运营管理驾驶舱
DRG/DIP绩效监控系统
医疗质量管理平台
临床科研数据支持系统
医院治理指标体系看板
建设关键词:从“数据展示”走向“智能分析+辅助决策”
Step 1:系统盘点→ 梳理现有系统归属哪一层,识别重叠与缺口
Step 2:平台优先→ 优先建设集成平台、数据中台、统一门户
Step 3:以场景驱动系统升级→ 聚焦“门诊服务”“临床闭环”“医保控费”等重点流程逐步升级
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