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政策

大批医院将转型!国家发文:支持医务人员到这类机构执业,绩效分配倾斜此类医护

发布时间:2025-08-21 来源:医智平台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在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的大背景下,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的构建正逐渐成为国家公共服务体系改革的关键领域之一。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工作方案(2025年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到2030年创建一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及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全面推进医养结合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821003456.png

通知要求,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引导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康复医院、护理院,引导支持县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延伸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新一轮政策不仅为医养结合行业描绘了发展新图景,也为广大医护人员、医疗机构带来实实在在的转型机遇。


建立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及示范机构

《方案》延续了自2016年起医养结合试点政策“以点带面”的思路,但较以往相比,2025年版最大的变化在于进一步明确了县域作为改革主战场,通过示范创建带动制度完善、服务提升与资源整合的全面跃升。


在示范县遴选方面,《方案》提出了五大类评估指标,用以全面衡量一个县域在医养结合工作中的基础与成效。这些指标覆盖政策机制、服务体系、融合能力、监管手段以及群众感受等多个层面。


具体而言,《方案》要求各县将医养结合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医养结合工作机制,各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形成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服务体系方面,鼓励支持医疗卫生机构按照相关规范、标准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卫生服务。支持将医养结合机构纳入紧密型医联体统一管理。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设施统筹规划、毗邻建设,基本满足农村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同时,在监管机制方面,要求当地落实医养结合相关规范性文件及标准等。加强部门联合监管,纳入卫生健康、养老行业监督抽查范围以及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总体部署;国家卫健委还将群众满意度、无重大负面事件等体验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强化了“以老年人为中心”的导向。


在示范机构方面,《方案》设定了五类评价标准,旨在选拔出具有代表性的服务典范和管理样板,对参选机构提出环境设施好、人员队伍好、内部管理好、服务质量好、服务效果好的要求。


《方案》要求参评机构按照机构类别、规模和服务需求等配备相应的管理、专业技术、服务和后勤人员,人员配备数量符合国家有关要求,所有人员均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持证上岗,或经相关专业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并组织定期考核。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管理经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建立专业技术档案。有健全的人员培训制度,对相关人员组织开展培训,持续提升服务能力。


此外,《方案》要求参评机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5年内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较大及以上火灾事故、重大医疗事故和违法案件。坚持公益性原则,机构运营现状良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产生良好社会效益,能够对其他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起到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效应,入住老年人及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在95%及以上。


整体上,评估体系更注重服务实效与融合深度,力图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医养融合”高质量样板工程。


绩效分配向此类医护倾斜

从医养结合政策的内核看,虽然其覆盖对象是老年群体,但其最直接的执行主体是基层医护人员。《方案》出台不仅为老年照护服务体系提供了制度保障,更为医护工作者带来了多重利好。


《方案》明确指出,医养结合机构的医务人员享有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同等的职称评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待遇。出台支持政策,鼓励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建立医养结合机构医务人员进修轮训机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在内部绩效分配时,对完成居家医疗服务、医养结合签约等服务较好的医务人员给予适当倾斜。


同时,《方案》强调推进“互联网+医养结合”,充分利用现有服务平台,推进医疗、养老服务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运用互联网等技术开展医疗、养老服务,能够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便捷性的医养结合服务。开展医养结合相关培训项目,支持就业重点群体参加培训并到相关机构就业。培育和支持助老志愿服务,开展面向医养结合机构的志愿服务。


这些机制的释放,不仅能够激励更多医护人员主动投身老年健康服务事业,也缓解了部分地区存在的基层医疗“留不住人”的困境。



多方政策合力应对老龄化趋势

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印发《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25年版)》(以下简称《指南》),提出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国家卫健委,2025)。其中,三级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床位数应≥20张,二级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床位数应≥10张。每床净使用面积、床间距、卫生间面积、病房设置标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同时,在人员配置方面,《指南》规定老年医学科每张病床应当配备医师≥0.3名,配备护士≥0.6名。老年医学科医师配置应当确保落实三级查房制度。这些规定彰显了国家在医疗保健体系建设中对于老年科室的重视程度,鼓励医疗机构进行适老化改造,以适应老龄化趋势带来的种种变化。


《方案》及《指南》的发布,是国家层面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和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又一重要制度支撑。它不仅为县域卫生体系建设提供清晰指引,也为医护人员职业路径拓展、健康养老产业升级、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注入了制度红利。


随着示范创建工作的推进,期待看到更多地区因地制宜地提出特色化实践路径,打造出具有示范价值的“医养融合样本”。而这背后,正需要地方政府、医疗机构、产业界与广大医护人员的共同参与与协同努力。在老龄社会加速到来的当下,这样的探索不仅必要,更显迫切。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